第1部分(第3/4 頁)
上空盡情地樂此不疲地奏鳴繚繞。
“我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偉力。”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繁瑣的生活小事拖累的身心俱疲的艾蕾終於忍不住了。
“我知道,我也快挺不住了,教學任務這麼重,交通、生活條件這麼差,買包奶粉也要跑十幾裡山路,太累了,我和你一樣快支援不住了。”看著妻子那略顯蒼白的臉龐,何偉力有些心痛。
“你去中心校找牛校長談一下,能不能給我們換個崗位行嗎?”艾蕾兩眼無奈地看著何偉力。
“哎呀,小蕾,我怎麼開得了口哦!那些老師老的老病的病,這裡也需要我們哪!而且——”何偉力無法再講吓去。
“那我們就請個保姆吧。”艾蕾說。
“保姆,保姆住哪裡呀?何況我們這點工資,支援一家三口的生活已經很費力了。還能請得起保姆嗎?”何偉力一臉的無助。
“要不把小偉送回老家去吧,由他奶奶帶一段時間再說。”艾蕾兩眼直指地看著何偉力
“也只好這樣了。”何偉力說。
過了暑假,兒子小偉留在了百里以外的農村老家。
光陰易過,日月如梭,一晃兩年過去了。
可是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生活依然是一成未變,上課、煮飯、睡覺、等待放假、回老家看孩子。老教師該退休的退休了,不該退休的請長假了,年輕的有關係的上調了,沒關係的跳槽了。洞村小學只有我們可愛的偉力、小蕾小夫婦在這曲徑通幽處,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吸吮著清澈的山泉,白天聆聽百鳥鳴唱,晚上伴隨蛙聲入眠,默默無聞地肩負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偉大使命,為山區那些窮困又無門路的孩子傳道、授業、解惑。
儘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外面的世界很無奈。雖然我們沒有別人轟轟烈烈,但比起那些佔全世界三分之二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來說,我們還還有什麼想不通的嗎?不錯了,很不錯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更何況我不會去和人家比喲!人比人,是會比死人的。既然什麼理想、抱負、前途、榮華、富貴······暫時還都沒門兒,那暫時就別去想它了,日子還得過。隨遇而安,聽天由命吧!
可是,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我們的主人公何偉力和艾蕾就此消沉了。他沒有消沉,更沒有絕望絕望。作為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的高才生,他們深深地懂得,世界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天上不會掉餡餅,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有一番作為,首先要經歷苦難,耐得住寂寞,所謂天之降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心智、苦其筋骨、空乏其身,到時候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然而,這苦其心志的日子怎麼這麼長呢?
想起母親那佈滿皺紋的臉和她正在彎腰駝背給他們帶孩子的形象,何偉力和艾蕾感到心裡一陣陣發痛。
特別是何偉力,一想起年老的母親辛辛苦苦大半輩子,耗盡一生精力把他養大,現在又為他的兒子操勞,眼淚不禁順頰而下。
母親是怎樣在及其艱苦的日子裡把他拉扯長大的啊!
當何偉力兩歲的時候後,父親就在學大寨的農田基本建設工地上並不怎麼壯烈地犧牲了,母親拖著他苦苦掙扎,吃盡了人間苦頭,五歲學放牛,七歲上山打柴,八歲和母親一起採集“野糧”,什麼蕨根粉、豺狼籽、無娘藤籽、節兒根、無饢樹皮、觀音泥、葛根、天花粉、黃姜、柴姜、地妞兒、蔴梗、等等,各種天然無汙染的食物,他都親自採集並飽食過。請不要誤會,並非小小的何偉力已經懂得了低碳環保的重要性,而是當時沒有足以維持生命的大米、麵粉、玉米等“家糧”,只能積極主動地用以上“野糧”做替代品了。而那些低碳環保活動讓小偉力母子付出過沉重的代價,除了母子倆多次硬食物中毒造成水腫外,因食用那些天然食品而引起上吐下瀉、昏迷不醒的事件也不止一次。
好在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母親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勞作,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母子倆的溫飽,肚子裡裝的東西也不再是很環保的全天然食品了,因此再沒有發生過吐瀉昏迷的事故。周圍團坊四鄰的目光也沒有以往那種白眼仁多黑眼仁少的狀況了。
然而,母親依然在吃苦,她那瘦削佝僂的身體整日在承包地裡勞作,起早貪黑汗流浹背換回有限的玉米、紅薯、馬鈴薯。為了給他掙學費錢,她獨自一人揹著揹簍到深山老林裡去,攀藤附葛,冒著野獸、毒蟲傷害的危險,挖黨參、泡參,割柴胡、摘金銀花,然後把這些中藥材洗乾淨,曬乾後背到鄉場上去賣,換回很少一點兒錢,然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