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植被青蔥滴翠,本是夢想之光。
懸崖上的樹欲要飛翔,森林的濃密處,刀削的崖壁,有樹攀援,樹木製造了一種綠懸崖的意境,這絨狀、厚重又飄逸,青翠欲滴的綠懸崖,它將永不可企及的神秘原始森林的一面擱在了紅坪畫廊,那青蔥的意念,擠壓在現實的空間,相比較野馬河此時裸露出卵石的淺水,青山的厚重之境,植物所呈現的興奮和瘋狂角逐,擠窄了莽莽山群。
相比較神農頂的分層生態,紅坪畫廊是闊葉世界,它們將針葉樹種排擠向艱險的山頂孤立,遙看遠山,會有針葉林稀疏的景象,但是在石崖上生長的樹,呈爆炸性瀰漫的綠浪,那綠葉激起的永世的波濤,無止無盡的洶湧澎湃,令風從長峽間逃遁,力掀狂瀾。神奇的野馬河,中段8公里長度的溫水河,點化了千迴百轉的畫廊夢境。樹木在此已經不重要,用無以數計的葉子和葉子構成的世界,是葉綠素向著天空噴發,或者強勢納喊。葉子分季節交替著顏色,當夏天的巨浪滔天的綠潮退卻,秋天,紅葉寧靜地染紅山岡。藍天白雲,柔風輕吹,暗紅、淺紅、大紅的色塊分佈山岡,鵝黃的葉子交織其間,仍有松竹的蒼翠,構成深層的色塊。
穿越紅坪畫廊,這樣的行走有若去青峰鎮,它已經出離神農架行政區域,山腰一條蜿蜓的公路,谷底是一條藍飄帶的長河,在緩緩的行進中,彷彿在最悠遠的時間捕捉一線蒼涼。青峰大斷裂亦是四紀冰川的遺址,這裡都曾經是冰寒地凍的雪國。至少在今天,冬景仍有遙遠的寒意表達,那引起針葉林和常綠闊葉林,雪壓綠濤,素枝頭上懸垂無盡的透明冰凌,那自然況味,詩歌般的流動與跳躍。
神農架:生命的家園(4)
但是,紅坪畫廊一定是留給秋天的,如銀杏那麼金黃,還有黃櫨的滴血紅,或者槭科樹木的豔紅,三角楓和元寶楓的紅,披霞湧波,紅浪滔天,這秋情秋色,天藍天白,河水清清,透明的風吹著口哨穿峽而過,靜靜地站立紅坪畫廊,靜靜地站立地球的一隅,生物在否定之否定中延續,需要紀念的是眺望,儲存記憶的是寧靜心緒。秋天也是植物播種的季節,它們的種成熟了,它們一任枝頭的果實跌落地上,落入泥中,跌入石縫,森林中的動物,它們最是欣賞成熟的果實,因此這是一個歡慶的季節。
三
從天生橋精緻化的微觀景象,到宋洛河的純樸天然,生命在每個角落都能凝視自然的造化。大山充滿了記憶,用流水錶達的愛意,滋潤著神農架所有的生物,可以是一隻大鯢,或虎紋蛙,或是一株蘭花草。精巧的天生橋在流水之間,溪彎水曲,峰聳山疊,青山永駐,流水常歡,天生橋是神農架的不夜曲,宋洛河才是神農架民歌。
在有8萬人口的神農架林區,古老的梆鼓演唱至今,宋洛鄉的《黃瓜花》是一首森林情歌。梆鼓的演唱,引領人們回到眾生狂歡的森林深處,山民演唱梆鼓的時候,他是面對森林群獸,他們藉助歌聲來表達自己的存在、豪壯與不懼群獸,或者警告貪口的饞獸,禁止將莊稼吃掉與毀滅。神農架梆鼓的韻律,雄豪而婉轉,悠揚而含短促節奏,它是原始山民時代的歌聲,因此還須藉助打擊器皿壯聲增色,神農架梆鼓是文物級的民歌。
初民創作的歌謠總是那麼簡單,直接表意之外,尚有些會意,宋洛的《黃瓜花》屬於會意。一段歌詞引人誤會,“南瓜南瓜吃金瓜”,這段唱詞抑揚鈍挫,印象極深,它是以另外的花來襯托黃瓜花,即“蘭花蘭花紫荊花”,那表現在黃瓜地裡兩個少年初萌的情意,抒寫在黃瓜花的意象上。初民在森林中間,他們點燃篝火,徹夜唱起梆鼓,其雄壯與悲涼,濃縮了人獸共存的歷史記憶。梆鼓將是一個歷史的見證,它在神農架原始森林之中迴盪,一首人人必會的歌。
宋洛河的山峽地貌是神農架別一種格調,它峽谷彎回,群峰錯落,山皆有峰尖,許多的稜奇異突起,那些怪異的尖峰像如大山初萌之角,尖銳而短突,混交闊葉林青蔥如洗,夏天的太陽寧靜沉穩的照射,明淨的山群雄險而蒼遠。山岡上,板栗樹開著白花,間或能見到山坡的玉米地,不遠的林間便有人家。在白雲岩和噶斯特的峰巒之上,綠意呈波伏狀延綿,群峰之間有許多缺缺坎坎,峽谷中寂靜無聲,偶爾有鳥鳴叫。宋洛河依稀隱現,露出一些段段落落,閃著銀白的光。
宋洛河發源於摩天嶺北坡,源頭深藏在鷹窩洞內,清清流水出洞之後,向著南方飛流直下,河道長達30公里,海拔落差達1200米。它像是一條立起的河,到宋洛鄉以後,宋洛河有一段寬闊平坦的淺灘,河水清澈見底,各樣卵石陳布,河上有吊索橋。河水湍急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