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話,對我來說,這個故事有點恐怖。”
“嗯,的確有點。”晴明道。
故事是這樣的——一天,有一位和尚來找永興禪師。
和尚只帶了一部《法華經》、一隻白銅水瓶和一把繩椅。
“貧僧想在南菩薩大師門下修行,請大師收留。”
永興禪師聽他這麼說,便讓他留了下來。
這位和尚的修行法,便是誦唸《法華經》。每天清晨、午間和夜晚,只管不停地念誦《法華經》。
除了少量的進食和少量的睡眠以外,其餘都用來一心念誦這部佛經。
就這樣大約過了一年。
“至今為止,承蒙您多方照顧,不勝感謝。貧僧這就打算告辭,準備穿過伊勢國,進深山去修行。”
和尚說罷,便把自己的繩椅留贈永興禪師,離開了。
永興禪師送給和尚兩鬥糯米乾飯碾成的糯米粉,並派兩位居士陪伴他,把他送走了。
一行人步行了約有一天。
那和尚對兩位居士說:“請就此止步。”
說罷,便把兩鬥糯米粉及《法華經》、缽盂送給兩位居士,打發他們回去了。
自己手頭只留下長三十多米的繩子和那隻白銅水瓶。
自那以後,約莫過去了兩年。一天,熊野村幾個男人一起到熊野川上游的山裡伐木,打算將砍伐的木材編成木筏,
從上游將木筏放流而下,用這種辦法把木材運回自己的家鄉。
這群漢子正在山裡砍樹的時候,遠方傳來一陣人聲。
好像是有人在山中某處唸誦經文。側耳細聽,原來唸的是《法華經》。
“這一定是哪位尊貴的大師在山裡修行。”
十天過去,一個月過去了,三個月過去了。那聲音卻始終不曾中斷。
這聲音喚起了漢子們的信仰之心; ,他們打算給那位唸經的大師送去一些吃的東西,然而卻到處都找不到他。
又過了約莫半年,為了放筏,漢子們再次進山,沒想到那聲音還在日夜不止地念經。
這下子,眾人深感事情有點蹊蹺,便把這件事稟告了永興禪師。
“就是這樣,現在依然可以聽到唸誦《法華經》的聲音。”
永興禪師進山去探訪,果然聽到有人聲在不斷念誦《法華經》。
循著聲音進入深山,只見密林之中懸崖高聳,一具人的遺骸倒掛在絕壁之上。
雙腳捆著麻繩,看模樣,似乎是下定決心,縱身從崖頂跳下來的。那繩子湊巧勾在懸崖頂的一塊岩石上。
遺骸已經化作白骨,懸崖下卻有一隻似曾相識的白銅水瓶。
“啊呀,這不就是約莫兩年半前,說是要進山修行的那個和尚嗎? ”
這位和尚,死後依然還在不停地念誦《法華經》。
熊野的山,自古便是靈山,被認為離極樂世界最近。
看來他是為了求佛法而捨身的。
那座懸崖根本無法攀登,永興禪師只得聽任遺骸留在原處,揮淚返回寺院。
又是三年過去。熊野村的漢子們又來到永興禪師處。
“前些日子我們又進山啦,這次還是能聽到誦經的聲音。”
於是,永興禪師再次來到那個地方。這次,繩子已經腐爛,和尚的遺骸掉落在懸崖下。
但仔細一看,那具骷髏口中的舌頭居然不僅沒有腐爛,而且色澤鮮豔,正起伏蠕動,不是在唸誦著《法華經》嗎?
“大概是堅持唸誦《法華經》,積下功德,才會如此。
這個人一定不是凡人,而是一位真正的尊者啊。“
永興禪師說罷,雙手合十以表敬意。
二
“誠然。這不妨看做是《法華經》靈驗無比的例證,可是……”
博雅彷彿正在思考如何才能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可是什麼? ”
“怎麼說呢,晴明? 一想到熊野山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論春夏秋冬、白天黑夜,
骷髏中的舌頭一刻不停地念誦著《法華經》,不知怎麼回事,我怎麼都感覺不到他的崇高,反而感到毛骨悚然呢。”
“的確如此。”
“你也這樣想嗎? ”
“是呀。”
晴明的紅唇上浮出一絲冷靜的微笑。
“人若是過分迷戀某位美人,失魂落魄之餘,有時也會變成魔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