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宋佳期在旁邊勸:“娘,他還小呢。他現在也就是一時鬧著好玩要去,去了他準坐不住!等再大一點送過去才合適。”轉頭又嚇六六,“跟先生唸書不是好玩的!念不好要打手心的!”
可偏偏六六不是個怕捱打的孩子,聽了還是說要去。
唐老太覺得孫子想念書是好事,早點念說明孩子聰明,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娘總攔著。她拍了板,讓送六六去,還當場就把給先生的束拿出來了。
宋佳期沒話說了,只好去找鄰居打聽了那個先生在哪裡開館,然後今天帶著六六過去了。講好了讓六六去坐一天,看他能不能聽先生的話不搗亂好好唸書,如果能再上學,如果不能就乖乖回家,過兩年再去。
正好兒媳婦不在,唐老太跟唐宣抱怨:“你說說她,六六想念書是好事!這有什麼好攔的,我還沒聽過有當孃的攔著兒子出息的,六六以後有了好前程,還不是孝順她。到那時我都死了,你說我圖個什麼?”
唐宣聽完當孃的抱怨,話卻說的跟宋佳期一個樣:“六六是小了點,他這個年紀去也念不好書,要是在學裡鬧起來,先生對他可不像咱們對自己家孩子那樣慣著。人家打學生都是拿戒尺,打起來一點也不留情。”
唐老太聽了也有點擔心,可她生氣唐宣站在宋佳期那邊,嘴硬道:“孩子不打不成才!先生打他,那是為他好!”
正說著,宋佳期回來了,就她一個。
唐老太見了忙問:“怎麼就你自己回來了?六六呢?”邊說邊站起來往她背後看。
宋佳期不太高興的說:“留在那裡了。”她帶著孩子去,先生很痛快的就收下了,說學裡還有比他小的,四歲過來開蒙不算早。六六也很聽話的跟其他小孩子一起坐在長凳上,比在家裡乖多了。
宋佳期不放心,把孩子留在屋裡,自己等在外面。結果先生看她在外面守著,讓小童出來攆她。那話不知道怎麼說的,她學不出來,但意思大概就是:這裡是孔夫子的地盤,來這裡的都豎家棟樑,是正經唸書的地方。像她這樣的無知的女人還是趕快離開,免得玷汙了這裡。
宋佳期就是再生氣也只能走,屋裡先生的臉色已經很不好看了。她知道這些讀書人都認為女人只能留在家裡,有那些過於迂腐的幾乎認為女人出個門就可以回家上吊了。她再留下來也是自取其辱,論嘴皮子她可不是讀書人的對手,又不能像潑婦那些不講理。再說現在這世道,女人的社會地位低,就是讓別人評理也只會說她不對。
宋佳期一步三回頭的走了,回來這一路上都不放心。那先生說下學的時候掐著時辰來接就行了,可想想把那麼小的孩子留在那裡,她就滿腦子都是可怕瘋狂的想像,萬一跟其他孩子打起來呢?萬一讓大孩子欺負了呢?萬一被先生打手心了呢?罰站了呢?萬一他亂跑,跑出書館,書館的人如果不找他,丟了呢?
她就想先回來給唐老太說一聲,然後帶著點心和水再過去,先生既然不讓她在書館門口等,她在街上等總行了吧?
唐老太一聽就說:“那行,我跟你一塊去。”說著就回屋去拿點心裝水。
最後是一家子都去了,孫婆婆和招弟留下來做飯,等六六一回來就能吃。宋佳期扶著唐老太,唐宣提著水罐和點心。
他們就站在書館旁邊的街上,周圍的小攤特別多,有賣餛飩的、賣豆腐腦的、賣包子的,什麼吃的都有。
唐宣拿著點心,覺得一會兒六六出來肯定想吃小攤上的東西,他伸手摸摸荷包,裡頭還有點錢。宋佳期和唐老太也是摸荷包,發覺有錢後都放心了。
一家三站在這裡,過了一會兒後,唐宣問旁邊的小攤借了個凳子讓唐老太坐著等,又給宋佳期買了碗豆腐腦,給老太太買了碗餛飩,讓她們邊吃邊等。
從他回來後,唐老太和宋佳期都發現他還是那副有心事的樣子。唐老太給宋佳期使個眼色,這種事還是讓當媳婦的去問,反正他跟媳婦親。
宋佳期今天讓六六的事一打岔,倒是把唐宣跟宋家的事忘了,現在在外面當著婆婆的面也沒辦法問,伸手把他也拉到凳子上坐著,給他要了大碗餛飩讓他吃。
她也不跟他說話。
唐宣見媳婦這次回來都不看自己一眼,也不說關心他一兩句,就知道宋家的事她肯定也知道了。他心虛,又打定主意讓她出氣,所以姿態放得很低,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她讓他坐下,他就坐下,她給他叫了東西吃,他就乖乖的吃。
他這個樣,唐老太一眼就看出來了,在心裡恨恨的罵真是沒骨頭!見了媳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