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玉質,終陷淖泥中。【欲接何曾接,雲空未必空;可憐金御紙,終陷泥作中。】意思說:你原說幫我續寫《紅樓夢》後四十回,你哪有空閒時間?可憐我那些皇帝送的金邊御紙,全被你糟蹋了。透過上文解讀我們知道,早年曹寅就完成了前八十回初稿交康熙圈閱,可康熙沒放在心上,最後流失到胤秘府中,這次康熙又想起這回事,遂又交給弘普續寫,誰知弘普只抄寫兩遍原樣拿回,曹寅這裡正缺中秋詩,弘普倒一氣呵成補上了,但後四十回弘普一字未著。判詞本意就指這回事。至於判詞正所配那一幅畫,畫上畫有一塊美玉,落在泥沼之中。並無它指,不過是曹寅對弘普詩才的驚歎與惋惜,皇家主子後代有如此俊才,卻如美玉陷汙泥,不被人提攜重用,甚為可惜。正如曲詞《世難容》曰:
原文: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孤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贓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解讀:【其子美玉男才,化服避險,天生成,故被人劫陷,歷倒是擔褥似醒,三思一路守寅,卻不知好,告礽愚。讀過接詩,痛汝兼可嘆,則請遁,故掂礽將老,辜負了弘,分居樓,頃舍男。到頭來益九死。哄臣坑贓,唯心原好,也似無瞎白語,早離險,憂何許?望孫供子,貪勿怨。】
解讀出來還是“一唱兩歌”之語,曹寅因見弘普念及弘皙,讀來無不催人淚下。可笑世人從前對判詞的理解,謬之千里也。值得補充的是,此刻弘皙並未死去。據史料記載:乾隆四年十月“弘皙逆案”發作後,弘皙之所以能免於死,得益於一個人挺身相救,這個人叫福彭,他就是曹寅的外甥,納爾蘇王妃之子。乾隆五年,莊親王之子弘普趁帝秋獵行刺,又是他負責處理,再救弘普一命,當時福彭預議朝政,後任定邊大將軍。
秦人手邊關於弘普的史料幾乎沒有。這裡姑且引用一詞條搜尋結果以塞責:弘普,生於康熙五十二年六月十九日(公元1713年),康熙皇帝孫,胤祿第二子,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二月封貝子,二年(公元1737年)二月掌管鑾儀衛事,三年(公元1738年)八月任鑲藍旗滿洲都統,四年(公元1739年)十月革貝子,封鎮國公,五年(公元1740年)十一月授宗人府右宗人。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三月二十一日卒,年僅31歲,追封世子,諡曰恭。讀者或許記得,寶玉生日妙玉送去的帖子上寫“檻外人恭肅遙叩芳辰”,竟用了他死後才封的諡號,何故呢?這個問題還是留給讀者們去思考吧。
在寫歷史演義的作家中,我一向信任二月河先生所引用的正史材料,他在《乾隆皇帝》一書中,寫到弘皙、弘昌與他談到“八王議政”時,弘普說了這樣一段話:“所謂‘知其不可而為之’。你方才說,八王議政不可恢復,正是指的這件事,要麼從權,未必就洠в謝�幔�舫扇剩�彩嗆笫讕把齙氖隆Jプ�*,有大事還徵詢八王意見;世宗爺連擺設也不要。如今這主子要沿了世宗爺的路走下去,後世連八王議政是怎麼回事都不知道了。”
由此可見,曹寅筆下的妙玉“不僧不俗”,原是有原型人物的,“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弘普固然才華橫溢,孤熬清高,但一旦染指政治、權利,濁世難容遭人嫉,也就在所難免了。
第七節 史湘雲原型是胤礽
史湘雲是《紅樓夢》中作者懷著詩情畫意,濃墨重彩地塑造的一個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心直口快,開朗豪爽,愛淘氣,甚至敢於喝醉酒後在園子裡的大青石上睡大覺;身著男裝,大說大笑;*倜儻,不拘小節;詩思敏銳,才情超逸;說話“咬舌”,把“二哥哥”叫作“愛哥哥”。就是這麼一個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愛的女性。在她背後,作者曹寅同樣潛藏一個活生生的男兒真身,近三百年來,瞞過多少“金睛巨眼”。
其實,我們只要稍加留心,即可看出史湘雲原型何人。拆史湘雲的“湘”字為“水、相”,諧音解讀“史湘雲”即“似水象雲”,這恰好與第十五回“金陵十二釵”冊子裡湘雲的畫面“一彎逝水,幾縷飛雲”意境吻合,又應了判詞“湘江水逝楚雲飛”。再聯想警幻仙姑警戒:“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就不難悟出曹寅寫湘雲意圖,原為表現“富貴於我如浮雲”的人生主題,警醒世人春夢易醒,好景不長,宜“退步抽身早”。欲以真人真事為自己的人生觀張目,他選擇了一個身邊最熟悉的人作為史湘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