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人一口難唱兩首歌,後文再述。但他的兒子弘皙,確是紅樓關鍵人物,在《紅樓夢》裡,弘皙就是馮紫英。此人*倜儻,相貌堂堂,很有狹義英雄之風骨。在《紅樓》粉絲眼中,他可是少女崇拜的偶像。寶玉也是對這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難怪啊,他是康熙的嫡傳長孫。康熙一向看重這個孫子,視為掌中瑰寶。認為將來可以繼承大業。
可康熙對弘皙父親胤礽,可就有些不近人情。胤礽為康熙嫡長子,為孝誠仁皇后所生。剛出生母親就死去,他一歲半就冊立皇太子,可他有命無運,後來幾立幾廢,直到康熙死,到胤礽60歲仍未將皇位傳給他,胤礽可算是中國歷史上的苦命太子。此乃後話。
雍正之死,一直是清朝歷史上一大疑案,有人說他是吃*死的,有的說他煉丹走火入魔而死,也有人說他死於謀殺,但無論哪種說法,均拿不出鐵的證據。到乾隆皇帝(弘曆登基,宮廷檔案資料大量銷燬,眼看我們已經無法還原這段歷史。所幸《紅樓夢》為我們儲存了下來。書中白紙黑字寫得明白:“馮紫英”。——此英系馮——刺雍系弘——刺雍弘皙。
讀者看到這裡會說,秦人拉倒吧,你為什麼不說是馮秀全刺雍正呢(笑)?問得好。僅憑拆解這三個字,肯定難以讓人信服,看完我這本書,你自然服了。現在必須打住,先從外圍說起,解讀賈府“四春”。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為賈府四“千金”,其身世來歷我就不說了。舊說諧音“原應嘆惜”亦從批語中來。殊不知又被作者瞞了。我解讀分別是:原蠢,從頭【“元”為“始”,“始”為“頭”】意為一開始就做了蠢事。二蠢,從足【“迎”字“之”字頭】。意為不去也就不至造成這樣的結果。三蠢,從手【“探”字“提手”旁】。意為不動手也就沒事了。四蠢,從心【“惜”字“豎心”旁】,意為心不生此念,也相安無事。“四春”重新諧音解讀為:
【原因貪媳】。
說了半天,讀者可能還是一頭霧水。當然,這裡隱藏曹寅本人一段心酸而有苦難言的親情故事,屬於曹家隱私,又考慮諸多親人後代在世,所以寫得特別隱晦。我只能慢慢抽絲剝繭,為您解讀。您千萬不要當我是曹寅轉世,我也是慢慢讀出來的。還是先看元春省親時點的四齣戲。
第一齣《一捧雪》出自《豪宴》,【伏賈家之敗】;第二齣《乞巧》出自《長生殿》;【伏元妃之死】;第三齣《仙緣》出自《邯鄲夢》;【伏甄寶玉送玉】。第四齣《離魂》出自《牡丹亭》。【伏黛玉之死】(【】內為脂硯齋評語,筆者注)
第四齣中有唱詞道: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 殘生今夜雨中休, 恨匆匆,萍蹤浪影, 風剪了玉芙蓉。
這四齣戲,脂硯均有批語,言伏賈家四件事,經秦人研究,這四件事都與玉有關。不知讀者注意沒有,第“二、三、四”三句批語都帶“玉”字,第一“批”雖沒有“玉”,唱詞末尾卻有,算是補上了,可見,賈府“四春”的故事,均為寫一個人的故事,這人就是曹寅的女兒曹佳。
在《紅樓夢》裡,曹佳的名字叫竺香玉,又名紅玉。名字隱含在最後一句唱詞“風(紅)剪了玉芙蓉”裡。曹寅用“分身法”將兩個女兒的故事附會在“四春”上。元春寫的就是曹佳,後“三春”寫的或是曹寅小女,故曹寅有“三春去後諸芳盡”、“勘破三春景不長”之句,表達曹寅對骨肉之情的追思與痛悔。
數年前,我曾看到一篇紅樓文章,作者認為《紅樓夢》作者是曹佳,顯然不對,但作者起碼提到了曹佳,研究也稍見深度。曹寅這本書主要還是寫曹佳,書中香菱故事亦然,舊解《紅樓夢》,均把“兩地生孤木”解釋為夏金桂,其實是指曹佳的“佳”字。人們讀《紅樓夢》往往不細緻。如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這“鳳藻宮”三字你注意了嗎?它的諧音就是“紅詔宮”,即紅玉被詔進宮。這與現實是吻合的。
元春省親這一年,時為康熙四十五年,這一年曹佳出嫁,曹寅之母孫氏侄兒孫文成出任杭州織造,又李煦兒子李鼎也有升遷,在書中是“賈母侄兒史鼎遷外省大員”。種種喜事,在這一年接二連三,可謂是曹家最風光的一年,故元春判詞有“三春爭及初春景”之說。以“烈火烹油,鮮花著錦”比喻,恰當不過,然而,這八個字卻含另外一層意思,確切地說,是一段遺遺囑,詳情如何?下節分解。 。 想看書來
第八節 “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傳悲音
先說幾句題外話。曹寅當初寫《紅樓夢》,計劃寫一百二十回,而且精心安排了故事框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