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
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後半句是“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原文寫湘雲一直戴著個比較小的金麒麟,而寶玉從清虛觀張道士那裡,也得到了一隻文彩輝煌的金麒麟,卻不想粗心丟掉了,而偏巧又被湘雲的丫頭翠縷撿到。到第三十二回,接著寫這件事,湘雲就笑寶玉,說幸而是這個,明兒倘或把印也丟了,難道也就罷了不成?寶玉笑道,倒是丟了印平常,若丟了這個,我就該死了!湘雲將金麒麟還給了他。寶玉最終並沒將金麒麟送給湘雲。
對這兩隻金麒麟,歷來被人們理解為寶玉與湘雲之間的暗戀之情。人們之所以產生誤解,都是這“雙星”二字惹的禍。按照傳統思維的理解,“雙星”係指牛郎星和織女星,人們自然聯想到一對戀人或夫婦,再加上第三十一回脂硯齋一條誤導性的批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線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里之外】,輕信作者的人們又依據第二十六回的另一條批語:【惜衛若蘭射圃文字迷失無稿,嘆嘆!】,將金麒麟愛情故事再度延伸,把一個並不存在的“第三者”衛若蘭扯進來,以為金麒麟乃作者伏筆,認定史湘雲後來必嫁衛若蘭,更使“白首雙星”故事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無休止的爭論由此發端。包括著名的紅學權威、專家學者,無不捲入其中,但沒有一個人揣摩到作者原意。
人們因不知道寶玉和湘雲的生活原型原是一對父子,他們分別是康熙皇帝和他的嫡長子胤礽,更不知道衛若蘭並無其人,所以沒有一個人能跳出“愛情主題”的怪圈理解這回文字,思維定勢和慣性決定了人們終究只能在作者預設的“陷阱”裡浮想聯翩。這是紅學界迄今為止一件最為可笑又可嘆的事。我在探討過湘雲原型之後再度解答這個問題,旨在正本清源,以期人們早日結束這場離題萬遠的論戰。
先看回目。“因麒麟伏白首雙星”諧音倒讀【星霜叟拜父乞憐印】,指一個兩鬢斑白的老人,向他的父親乞憐,要父親將官印交給兒子。他是誰呢?拆“星”為“日生”,“日”代表皇帝,既然為皇帝所生,必為皇子。那麼“印”自然指玉璽。寶玉說“倒是丟了印平常”,純屬“哄鬼”的話,康熙到死都不想將玉璽交給子孫。可想而知,這一回所寫的,是太子胤礽求康熙讓皇位之事。與愛情故事絲毫不沾邊。有的版本回目為“拾麒麟侍兒論陰陽”,同樣可以諧音倒讀:【佯允冷兒,時令棄,死】,是說康熙假裝答應將皇位讓給太子礽,但後來不僅食言,反而將其禁閉,直到將他囚死在禁所。胤礽晚年的結局正是如此。
再看旨批到底說什麼。原文:“後數十回若蘭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里之外。”諧音順讀為:【後鎖死,毀諾,欄舍捕,鎖悲子,乞憐(雍)正,賜棄也。題講父愚痴,回中說,為造舍賦閒,宅遷離至外。】作者擔心讀者看不明白,特地透過“評語”,闡釋了他這回書真正表達的內容。
第三十二回中湘雲說了“混賬話”,令寶玉大為不悅,對湘雲下了逐客令。原來作者借湘雲之言暗示康熙與胤礽之間根本沒有親情可言,更不能相愛。寶玉捱打之後,寶釵和黛玉都先後去看望寶玉,唯獨湘雲沒去。寶玉生日那天,作為兒子的湘雲不去拜壽,反而裝醉獨臥芍藥園,“業經香夢沉酣”【已經夢想成憨】。如此一對感情冷漠的父子,能達到“白首雙星”的摯愛程度嗎?
後四十回寫衛若蘭早逝,湘雲守寡,為什麼對湘雲的結局輕描淡寫?皆因作者對胤礽現實經歷的忠實記載。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一歲半的胤礽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子,皇帝親御太和殿,舉行了隆重的立儲大典。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日,康熙初廢太子;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日,又復立皇太子胤礽,遣官告祭天地、宗廟、社稷。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帝巡視塞外回京當天,即向諸皇子宣佈:“皇太子允礽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胤礽再度被廢。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重,傳位皇四子胤禛。胤禛將康熙朝兩立兩廢的皇太子胤礽,遷居到祁縣鄭家莊,命眾兵嚴加看守,最後於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於禁所,時年五十一歲。曹顒寫後四十回時胤礽已去世二十年,沒有必要為滿足讀者的好奇心,捏造一個虛假的結局。
胤礽剛生下就被立儲,卻一輩子與皇位無緣,他就象作了一場黃粱美夢,命運一次次與他開著惡作劇的玩笑,如此折騰,不死即狂。萬般無奈之下,他將謀位之大任寄希望於兒子弘皙。然而,他最終未能親眼目睹四弟胤禛死在兒子的屠刀之下,連一點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