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重水 地下儲存室內特種炸藥沉悶的爆炸聲沒有引起德軍注意。
突擊隊員們在突擊 成功後,連夜循原路逃離廠區,全身而退。
第四十八章.格魯烏封閉訓練
一.
那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的第二年,即1918年,蘇聯紅軍於6月份組建了東方戰線,下轄5個集團軍,同一天,東方戰線建立第一個登記部,統管情報工作,隨後組成的一些新的戰線又都組建了自己的登記部和自己的情報網。
然而此時蘇聯已經有了名為“契卡”的情報機構,也就是後來的克格勃。
契卡也有自己的情報網,與是自然而然的處處與部隊的登記部發生了衝突。
到了年底,各個戰線的登記部都開始正常運轉,但是唯獨紅軍總參謀部沒有自己的情報機構,於是在10月,列寧簽署法令,成立“共和國野戰參謀登記處”,這是一個在俄國各紅軍部隊已建的軍事情報機構的基礎上建立的全國統一的軍事情報最高領導機關,這就是最早的格魯烏。
“登記部”成立後,從契卡派去一個名叫阿拉諾夫的人去任部長,他在形式上仍然保留著契卡成員的頭銜。
從這時開始,便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軍隊情報部門的首腦必須從秘密警察的高階官員中選派。
二戰爆發後,軍事情報重新得到克里姆林宮的重視,格魯烏總部設在莫斯科市蘇聯紅軍總參謀部內,代號是44388軍事部。
1940年6月,菲利普.戈利科夫被任命為總參情報部部長。
在他的領導下,格魯烏很快又高效運轉起來,源源不斷的情報從全世界各地不斷的傳送到莫斯科格魯烏總部。
作為俄羅斯惟一的軍事情報機構,格魯烏是世界上最神秘也是最神奇的特工機關之一,其最初的使命就是發現與預測可能對國家利益造成的威脅。
與很多情報機構不同的是,格魯烏除了負責收集與分析世界軍事資訊外,格魯烏軍官們還參與具體行動計劃。
實際上,所謂的“採用臥底獲取情報”,在專業術語上應該稱為“人力情報”,其與技術情報並列被稱為情報獲取的兩大重要手段。
相對於技術情報,人力情報在獲取上比較困難,經歷的週期相對較長,對人員的要求較高,這是其不足之處。
但是,它有一個最大優點,就是臥底能夠獲得一些比較重要且翔實的資訊。
因此,一名合格的臥底也許就需要花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去培養和潛藏。
許多西方國家往往喜歡使用技術情報而不是人力情報。
難怪美國中央情報局在檢討情報部門經驗教訓時說,最重要的一個失誤就是“過分依賴技術情報而忽略了人力情報的使用”。
戰爭不僅僅侷限於戰術層面,戰略層面的爭奪更成為雙方鬥爭的焦點。
雙方都立足於持久戰,情報成為雙方交鋒和爭奪的重點。
情報關係著戰爭是否勝利或對敵人的打擊是否有效。這既是盾,也是矛,要奪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的勝利,關鍵是要爭取到廣大世界的民心。
二.
除此而外,格魯烏還掌握幾支秘密的特種破壞部隊,領導各武裝部隊的情報部門,還有專供格魯烏挑選幹部的學校,如基輔的聯合軍事學院,伏龍芝學院也有一個系在訓練未來的偵察員,蘇聯駐外使館武官和航空公司駐外辦事處人員也由它派出。
這些個故事裡充滿了神秘:當作誘餌的汽車,扮成服務員的女特工,外賣裡的迷魂藥,握在手心的引爆器…。
駐法國的德軍情報機構頭目萊勒少校就是讓格魯烏特種部隊的臥底送上西天的。格魯烏就一直是“蘇聯所有情報機構中最機密的一個。
歷史就這麼神奇,黎國維和柳芭,瓦西里以及他們的特種襲擊突擊隊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回到自己的營地。
在破襲特種作戰行動結束後,使世界一片譁然。
如此精確的打擊單憑突擊隊自身是無法完成的,所有的軍事專家都確認,一定有某些人在跟蹤德軍訊號,併為蘇軍戰機進行了精確的制導。
但是,這些神秘的人究竟是什麼人呢?
他們又從何而知德軍的電話頻率和行動蹤跡的呢?
一切都如同西伯利亞一望無際的凍土帶一樣,讓人感覺神秘而又遙不可即。
黎國維他們經過這次戰鬥又轉移到新的營地,加強學習,黎國維的蘇聯紅軍遠東特遣支隊,被擴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