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4 頁)
從而實現“敵人看到什麼,我們也能看到什麼”,更進一步的是,紅軍透過這一系統當上了敵方系統的“管理員”,直接指揮起敵方監視系統與人員來。
這套新資訊系統功用非同一般:先是透過敵通訊系統的訊號源,準確鎖定其位置,然後將自己的資料流打入敵方的系統,使得敵方決策者所獲得的情報完全是錯誤的,使藍軍成“瞎子聾子”從而實現“牽著敵人鼻子走”的意圖。
紅軍一直在想方設法“吃透”對方各種武器,這一方面是因為藍軍就是敵人,是紅軍的最大潛在對手,
第四十二章.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
這些年來,原有的電子戰系統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現在蘇雨姍張玉菡和餘蘭的電子戰系統網路,已經發展到在戰爭初始階段就可以致盲敵方的通訊系統。
要加強野戰指揮官的通訊保密訓練的想法,對於黎文虎來說也是個意外,當旅團指揮員們在演練之後,分析時,才發覺指揮員無意間的一句話,被對方所截獲。
居然,可以使戰局發生改變。
也許是通訊能力的加強使自己倖免於敵人的猛烈的空襲。
戰鬥指揮部透過地面通訊與各級指揮官們保持緊密的聯絡,密碼一旦被敵方破獲以後,後果不堪設想。
在敵人大規模通訊攔截阻斷行動下仍然能維持一個頑健的通訊網路,但這種成果不僅是由於通訊保密本身。
在建造的通訊網路基礎上採用了先進技術的防護機制,通訊網由不受電子干擾影響的光纖連線而成。
他們傳遞各種資料並且調整電子情報裝置和矇蔽敵軍的雷達和戰術通訊的電子戰無線電干擾裝置,這些裝置上都標有特製編碼,並配有指導手冊。
隨著戰爭形態向資訊化演變,一體化聯合作戰,非接觸非線式作戰等成為新的作戰樣式。
如何把機械化半機械化條件下培養起來的幹部隊伍,造就成一支適應資訊化建設與作戰的幹部隊伍,成為他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他們的關注焦點再一次集中到幹部隊伍素質的建設上。
放眼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歷程和現代戰爭實踐,一條基本定律被反覆印證:能否擁有一支過硬的軍事人才隊伍,決定著一支軍隊的成敗,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衰。
群制快反三棲機甲旅的存在,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間。
然而黎文虎他們培養造就了大批閃爍時代風采的高素質軍事人才,將在我軍現代化建設史冊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場資訊化條件下的陸軍航空兵攻防演練正在進行。
突然,一架國產某型直升機遭“敵人”攻擊迫降,隨機保障的空勤機械師“負傷”。
緊要關頭,機組正副駕駛員和導航員迅速投入搶修作業。
很快,直升機就升空重新投入戰鬥。
由某飛行訓練分隊探索的全員多能型戰時裝備保障新模式,已經成功應用於訓練實踐。
直升機裝備野戰搶修專業性強,保障難度大,歷來都是陸航直升機部隊軍事訓練的重點難點課題。
以往該課題的訓練主要針對空勤機務人員進行,各機組駕駛員,導航員除擔負駕駛和通訊任務外,不參與裝備維修,保養,搶修的實際操作。
倘若直升機野外受損,機組空勤機務人員在戰鬥中負傷喪失維護能力,直升機裝備野戰搶修將無法順利實施,只能等待地面裝備保障人員的支援。
為解決這一難題,他們按照“全員參與,最佳化組合,多位一體”的組訓思路,制定了《戰時裝備保障力量編組方案》,按照全員多能的要求,將各機組飛行員無線電師與空勤機務人員等一道進行科學編成,開展直升機裝備野戰應急維修專項訓練。
為了磨礪部隊,他們還選擇複雜氣象,複雜電磁環境,設定各種險情危局,嚴格按照戰鬥程式安排各機組成員開展裝備野戰搶修訓練,做到戰時空勤機務人員一旦出現戰鬥減員,裝備維修保障能夠及時跟上。
二.
這是一支作風強悍,目的明確,訓練有素,並且擅長軍事搏擊武術的部隊。
他們擔負的任務包括在敵後實施非常規的襲擊戰,滲透戰,叢林山地反游擊戰等。
他們表現出的忠誠使命,正規有序,求真細膩,頑強剛毅等現代軍人的高度素養,
叢林越野,帶有複雜的敵情和戰術背景,具有高強度和風險性。
聯合特戰分隊每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