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線上。或者說相差很遠。這使阿芒在火焰中飛翔,是那麼孤寂、那麼絕對、那麼高傲、那麼蜿蜒,彷彿只有凱瑞的精神世界,才能配之與相匹,並能閃爍出他們存在的意義和光華四射的秘密。
()免費TXT小說下載
彷彿是在呼吸麻醉般的停頓之中,阿芒開始一根接著一根地吸菸,沉默不語。甚至,不再發出任何一絲的聲響。不過,眼睛卻在窺視徐賽玲雪白豐腴的身體。目光也在撫摸她赤裸的肌體。而他內心輕微的衝動,是靜候再一次演奏的序曲。現在夜晚已經來臨,遠處江水拍打堤岸的聲音,再一次清晰地傳至他的耳畔,令他想起一支如泣如訴的樂曲。那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
徐賽玲還在床上慵懶地睡著。她的睡態側身如弓。阿芒按奈不住地站起來,仔細地端詳了她。在她的脖頸向肩膀延伸之處,他領悟到了一種強烈的女性的堅毅、善良和怨慕。而此時徐賽玲正在夢中,夢見她與阿芒Zuo愛。“阿芒”,她在夢中呻吟著呼喚他。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流動哲學書1(5)
阿芒那天沒有在徐賽玲家過夜。他覺得與徐賽玲在一起雖然不錯,卻是喪失了觸控思想的能力。而他是不能沒有思想的。所以阿芒有一種想逃離徐賽玲的想法。此刻,阿芒坐在一張鋼摺椅上,沉默不語地抽著煙,讓思緒徜佯著。思想是一匹自由的馬,阿芒坐在家裡,也可以全世界旅遊。他的思緒從日本到印度,又從印度到法國。法國巴黎是他夢寐以求的地方。那裡有他的朋友弗蘭克。弗蘭克是一個熱愛中國的法國學者。他喜歡中國文化,尤其喜歡周易和孔子的學說。那年他們相聚在日本時,談得最多的是孔子那個時代。那個時代在他的想象裡,與後來的許多時代一樣。戰爭、疾病、欺凌、掠奪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行屍走肉的人,渾渾噩噩的人,借酒消愁的人。他們不是對世界的掠奪,就是退守茅廬。正義在哪裡?良知和道德在哪裡?這時候孔子出現了,他要不顧一切地奔走呼號他的神聖理想。於是漫漫黃土地上,一個孑孑而行的孤獨人,開始了漫長的跋涉。
阿芒在思緒裡會感到無比幸福。那種幸福,與女人的肉體之交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他很願意別人把他看成一個流浪者的形象。他的靈魂在流浪。靈魂一脫離肉體去流浪,就連飛機火箭也追不上了。他的靈魂遊蕩到八百多年前的黃土高原上,那個瘸腿的行吟詩人正向臣民們傳播真理。他斷言這塊永恆的黃土地,將與日月江河同光共輝。
阿芒的思緒遊蕩著,像魚一樣地遊進了茫茫林海。雙腳彷彿踩在溼漉漉的苔蘚上,毛骨悚然地聽到一陣貓頭鷹的悲啼。貓頭鷹是一種本質上孤獨的形象,他與它都在黑夜裡飛翔。它蹬開大樹,他避開喧囂,他們的共同目標,是飛向低處飛向深淵。他們與藍天白雲漫天的星星無關,他們的飛翔是形而上的飛翔。當世上一切沉睡的時候,他們總是清醒的,他們在醒中煎熬。當靈魂腐爛的時候,他們總是孤獨的,他們在悲傷中徹悟。這就是他們的品質,他們生存的獨特方式。
阿芒曾經是個詩人,如今依然是個詩人。學者加詩人,使他既有學者的理性沉穩,又有詩人的浪漫熱情。他想起讀大學時,曾經與凱瑞探討過詩歌。那時候中國詩壇很熱鬧,寫詩的比讀詩的還多。年輕人聚在一起談詩,就像談一種手藝和技術。他們把詩當作了由語言作框架結構的藝術品,認為那隻不過是誰心靈手巧,誰就可能登峰造極的一件玩意兒。阿芒就是在與凱瑞的探討中,知道了一些詩壇的流派和主義的。但他十分不明白,為什麼有人以短短几年內,就走完了外國思想界和文學藝術界走了上百年的探索之路,而沾沾自喜呢?
詩歌創作其實與生命體驗有關,與人的智力和技藝有關。但更為重要的是與靈魂有關,並且最終是靈魂的質量決定了詩歌的質量。阿芒特別欣賞美國詩人勃萊的那句:“貧窮而能聽見風聲也是好的。”每次讀它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這一行詩,需要他一生來讀。它正是千百年來一直維繫人類良知的東西。你可以說它是口語,但它是震撼靈魂的。
阿芒與凱瑞關於詩歌問題的熱烈探討,維持了很多年。他們有時候在那條葡匐而行的電話線上爭論著,有時候則透過書信來抒發對詩歌,純樸情感的傷感流亡。然而不知什麼時候,這種探討中斷了。彷彿像一個自然的法則,世界上什麼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由此,阿芒想到“生命鐘擺”這四個字。在他拒絕一切外在聲響時,能夠真真切切地聽到那來自胸腔內部的律動。嘭、嘭、嘭……那是一個巨大的鐘擺,它以無堅不摧的力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