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的恐怖,戰友倏然倒下的屍體。越南,一個令他永遠不會忘記的國度。戰爭、疾病、欺凌和掠奪,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餘葉一直收藏著戰地拍攝的照片,那是歷史的見證。
凱瑞看過餘葉這些珍貴照片後,心裡增添了許多愛意。她想也許就是他的這些照片,她才最後嫁給了他。不過,凱瑞嫁給他的時候,他早已退伍到凱瑞從小生長的這座城市的某個圖書館工作了。他喜歡江南勝於北京,尤其生活在這座風景秀麗的城市,點點滴滴都如詩如畫。
凱瑞與餘葉,是在餘葉工作的圖書館認識的。那天凱瑞在一長排一長排的書架前,尋找一本格特魯德—斯泰因的《三個女人》。凱瑞對這個女作家,曾經辦過的藝術沙龍很感興趣。她知道斯泰因1903年從美國移居巴黎,一直到二戰前夕的1938年,位於盧森堡公園西邊的弗勒呂斯街(Rue de Fleurus)27號,就是一代代富於激|情、有反叛意識與想象力的畫家及作家的精神樂園。畫家畢加索、馬蒂斯、塞尚,以及作家喬伊斯、菲茨傑拉德、海明威等,都是這個沙龍的常客,二十世紀文化史上的頂尖人物。
凱瑞在書架上找得頭暈目眩。下午的陽光已經從窗前移開,書架前一對情侶似乎已離去多時。透過書架前的玻璃門,凱瑞看見坐在工作臺前的男子,此刻正朝她走來。“你找什麼書?需要我幫忙嗎?”凱瑞說:“謝謝!我找格特魯德—斯泰因的《三個女人》”。男子很快從書架上抽出了這本書。凱瑞驚訝他對書籍存放位置的熟悉,彷彿閉著眼睛都能找到你所要的書。凱瑞流露出了敬佩的目光,離開圖書館時凱瑞給他留下了地址。
幾天後,凱瑞在中文系的個人信箱裡,收到了署名餘葉的來信。信是由毛筆寫在宣紙上的。凱瑞一看便知道,那是古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型。王羲之有《蘭亭》與《聖教》。《蘭亭》用的是圓筆,一圓到底,《聖教》用的是方筆,一方到底。無論哪一種,都是百代書法之楷模。
凱瑞喜歡餘葉的書法,她沒來得及回信,又去了餘葉所在圖書館。圖書館彷彿成了凱瑞那些天的日常等待。或者說是一種隱秘的思緒,伴著渴望與心跳。
圖書館是安靜的。它是很多人心裡的一個象徵,也是人們艱苦閱讀和隨意抒寫的一個縮影。古往今來形形色色的記事,在靜默中簇擁著,成為圖書館的日常情景。餘葉工作在此情景中,就像置身在一處心智的迷宮,一處美不勝收的福地。
世界與內心3(2)
凱瑞這次到圖書館的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她內心,彷彿莫名其妙地滋生出,對這個圖書館男子的眷戀之情。她依然到一排排書架前找書,表情顯得很認真很專注,而目光時不時地飄到工作臺前的男子身上。好幾次他們四目相對,又閃電般的互相逃離。然後,雙方都沉浸在甜蜜的遐思之中。凱瑞的臉,因此而滿面羞紅。餘葉卻是比她老成一些,目光觸碰之後,心靈的火花使他對這個少女感到無比嚮往。他朝她微笑了一下,望著她從書架中走出來坐到閱覽大廳的書桌前。
凱瑞這時候的臉,已由羞紅回覆到白皙抑或是蒼白。她的眼瞼有點兒發黑,略顯倦意。她是音樂愛好者,喜歡紅色並有火一樣的激|情,當然也有冷若冰霜的一面。餘葉遠遠地注視著她,她看上去寧靜、溫和,嘴唇凌角分明很是性感。餘葉暗暗喜歡著。靜靜地聽她翻動每一張書頁,那書頁的聲響如同窗外香樟樹梢搖動的聲音。
夜晚閉館前,零零落落的腳步聲,以及匆忙起身時帶動椅子的碰撞聲,是閱覽廳寧靜一天之後的告別。凱瑞就是在這一次次的告別聲中,與餘葉開始戀情的。在這之前,凱瑞不常去圖書館。因為她父親有豐富的藏書,她或者她的父親,都沒有把所有的藏書讀完。很多簇新的書,連翻都沒有翻過。
()免費TXT小說下載
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而時間本身是無限的。
凱瑞15歲之前,不懂此道。那時候她讀的書,多半是《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還有《十萬個為什麼?》等,15歲之後她為自己蒐羅的精神食糧,有:《古麗亞的道路》、《戰爭與和平》、《紅與黑》、《罪與罰》,還有20冊插圖本《金瓶梅》等。《金瓶梅》是父親從不示人的藏書。凱瑞總是趁父親不在家時潛入書房,猶如越過壁壘森嚴的城堡,抵達這書本上的Xing愛之門。然後用手撫摸那些象形文字,感受如詩般的愛與心靈的激盪。
現在,凱瑞在過去是父親書房的臥室裡,躺在床上回憶著似水年華。她的思想如鳥般高高飛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