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2/4 頁)
開口道,“你說的對,我們畢竟都是漢人!我主意已定,決定歸降曾進。金剛,你上次曾與其簽過一次盟約,此番歸降事宜,還是有你前去較為妥當,你以為呢?”
“主公,我覺得我們暫時還不必著急!”宋金剛道,“曾進得長安之後,實力並未削減,反倒是大大地增強,值此大好時機,他並未大舉發兵,說明他也是不願意再打下去了,希望能夠安穩的接掌天下所有的統治之權,以我看來,就這兩日,曾進的使節就會到來,到得那時,主公還可以為自己的家族爭取更多地好處!”
劉武周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金剛看來不僅是吾之大將,更是吾之軍師啊!就依金剛所說的辦!”
劉武周這邊是惶恐焦慮,欲尋對策,而山東地知世郎府邸,卻是一片歡騰。
古往今來為何蒐集情報之人都要派人偽裝成下人,正是因為這些人的耳目最為靈通。自己家老爺與漢王結盟的事情他們也是知道的,自然對自己家主子的選擇欽佩不已,當然,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安全也有了保證。
在王薄的書房之中。王薄與王魁介對座著,而且還是由王魁介坐在高位上,一個家族就是如此,家主代表著一切,王薄已經將家主之位傳給了王魁介,縱然他是王魁介地父親,也不能在此禮制上有所逾越。
不過現在的王薄可不在乎這個,滿面的笑意無論其再怎麼故作矜持也掩飾不住,額頭上現出了幾條深深的皺紋。他感嘆著道,“魁介啊,還是你當日做的對啊!若是當日為父一時糊塗,有了異心,恐怕今日我王家也會落得李閥同樣地下場啊!”
“父親嚴重了!”王魁介乃是有孝心之人,雖說禮不可廢,但是對其父親依舊還是很尊敬的,他很清楚,自己地父親能夠數十年縱橫不倒,那種老到,是自己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的。現在息止了原先的念頭,自然再次恢復了旁觀者的心境,故而凡有什麼事情,他還是前來請示。此次,他便是來請示正式歸降曾進的事宜的,聯盟之舉,終究是不得長久的。
“魁介,方今中原天下,八成已經在漢王的麾下,剩下的只有三家了,我們,劉武周,羅藝!劉武周剛剛攻下太原,聲威正烈,又處在漢王於突厥之間,即便有心歸降,恐怕也要做做那待價而沽的手段。
羅藝,世代鎮守幽州,武功高強,兵法嫻熟,連突厥人也不敢輕犯,一向又與李閥親善。看起來似乎是不會滾順曾進,但實則不然,羅藝此人,對於華夷大防身為看重,定然是不會有投靠突厥人之心的,而剩下的選擇,也只有曾進了,不過脾氣肯定也是要鬧上一鬧的,為父斷定,他定然是最後一個投降的。
你向來與漢王親善,早有歸順之心,只是時機未到,不能遂你心願罷了!你若是現今搶了這第一個歸順的名頭,我王家定然會更近一步,王爵雖不可得,但是國公卻已經基本上是板上釘釘了!”
王魁介本有此意,正所謂夜長夢多,若是遷延了時日,誰知道會發生什麼變故?如今聽自己父親的言語,更是心中大定,當即拜別了自己的父親,找來自己麾下的謀士,不過片刻,一封辭藻華麗,語言優美的歸順表便寫就了。
王魁介唯恐耽誤功夫,使得事情有了變數。立時將竇建德昔日送與自己父子的珍寶,以及自己的藏珍之中挑選出了最珍貴的寶物,帶了千餘軍將,即日起程,以最快的速度前往長安。
事情的結果果然不出王薄所料,對於王魁介的這等行為,曾進是大為讚賞,不僅予以厚賜,還加封其為曾進麾下第一個國公…………魯國公,如此厚愛,令得曾進麾下很多大臣都頗為嫉妒,但又無可奈何,畢竟,人家是以一州之地歸降。
本來曾進的信使是應該早就出發的,但是鑑於這等歸降的諸侯,是定然要予以加封的,故而他更希望“第一個”的名頭,落在與自己親善之人的手裡,畢竟,此時之人,對於這種名頭,還是頗為看重的。
在加封王魁介的當天,崔絕秀與祖君彥兩大軍師便帶著曾進的旨意前往劉武周與羅藝的領地,此時天下大勢已經十分之明瞭,曾進相信,只要劉武周與羅藝不是什麼喪心病狂之人,就必定會接受自己的條件的,畢竟已經有了王魁介的例子在前,也在一定程度上安了他們的心。
若是如此,還不識抬舉,曾進雖不願意,但也不吝嗇再次使用一次天劍衛,給天下之人加深一次印象!
五日之後,崔絕秀飛鴿傳信,羅藝已經答應了歸順,不日即刻抵達長安。而令人驚詫的是距離長安更近的劉武周方面,祖君彥卻依然未曾有訊息傳來。
曾進明白,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