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較嬌慣。我十六歲就想跟一個穿喇叭褲的男孩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他講的東西很順耳,聽了很舒服,想跟他在一起。母親死命不肯,兩年後我出來打工才跟他斷了。”雲麗早早的來到改革開放的前沿打工,認識了外面的世界,認識了很多男人,其中就有一個來自海南的男人。“那時候,就是不想回家,不想回到家裡那個縣城,想走遠一點。我來外面打工四五年都沒有回去過,我要結婚的時候才回家的。
“結婚那年,我23歲,在海南山區生活了一年多,那裡的風俗和天氣我受不了,最主要是他結婚後性情變得暴躁,老是打我罵我。我跟他離婚後,還是繼續在這裡打工!這時候我對男人,已經沒有了以前那種感覺。”經過一段時間身體的放縱和精神的調整,雲麗26歲時與一個本地的男人結婚,男人比她大十三歲,開一個布匹檔口。一年後,雲麗為他生了一個男孩。
“開始他挺好的,對我比較照顧,對孩子也比較好。後來我發現他在外面有女人,我最討厭男人這樣了。我父親當年就是這樣的,我就跟他吵,吵翻了天。每一次,他都向我保證不會有下次。但是他哪裡能改,每次都是吵,吵多了心就淡了。有時候想到孩子還小,想忍忍,但是忍不住,他的行為讓我想到我爸,我受不了!拖了幾年還是離了,孩子歸我帶!”雲麗帶著孩子,繼續經營布匹檔口。但在吵架家庭長大的男孩,內向而且叛逆,讓她很是心煩。
“這孩子讓我操心啊,不聽話,讀書讀不得,做事不愛做,天天在外面上網不愛回家,我拿他沒辦法,不知道該怎麼辦!”雲麗又一次悲從中來,淚如雨下,恨恨的說:“這輩子命太苦,都是那個老不死的害的,他要對我們家好,我姐和我都不是現在的樣子!我媽不會死得那麼早,我也不會這麼命苦!他沒帶過我們一天,沒讓我們娘幾個過上一天好日子!” 。。
第8節 父親責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
雲麗坎坷的遭遇,讓她對父親有太多的恨意,即便她已經是一個生命已經過了大半的成*性,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仍掩飾不住她對早年不負責任的父親的不滿。父親對家庭職能的不作為,是雲麗的母親、姐姐和她自己一生的傷痛,也是她們母女三人悲劇命運的根源。
愛自己的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但普天之下,又有多少父親更夠了解自己的角色責任,能夠盡到自己的角色義務呢?生和養都是父親的基本職責,是人的動物本能,更好的教育和愛則標誌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生而不養的父親,對家庭是一場災難,對孩子是終生相伴的惡夢,對社會則是危險的不定時炸彈。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父親在家庭事物的投入程度,對孩子的成長髮育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父親與孩子的相處和關係如何,對孩子將來處理各種關係、如何面對社會等社會能力有著明顯的影響,父親角色的缺席,是和孩子的行為偏差、不健康的性行為、未婚先孕、離婚聯在一起的。
今天隨著中國社會的進化,家庭功能的發育和健全,父親功能已經全面進入第三階段,即“教”的階段,有些父親進入了第四階段“育”的層次,小部分優秀父親則率先進入了第五階段“愛”的層次。
很多父母不免質疑,難道你在懷疑我對孩子的愛嗎?孩子就是我們的心頭肉,我們願為孩子做任何事情甚至犧牲一切,我們對孩子的愛足以感天動地!我從不懷疑中國父母對孩子真切的愛,但我們有句古話“可憐天下父母心”,說的是父母們受苦受累一輩子,竭盡全力愛孩子,孩子最終的發展卻與自己的願望期望背道而馳差之千里。很多家庭給孩子喂吃的是“奶”是“蜜”,但孩子吐出來產出來的卻不是“奶”不是“蜜”,而是“草”、甚至是“毒”和“毒草”。原因何在?就是我們的父母愛的方法不對不科學,並不懂得科學地愛孩子,不懂得真正的愛,不懂得愛的本質,給孩子喂“奶”喂“蜜”卻並沒有餵給孩子“愛”。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需要了解孩子生長發育的基本知識,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基本需求,長期關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的變化規律,適時地給予孩子引導、指導和幫助,讓孩子終生在你的陪伴、關注、鼓勵、幫助和信任中茁壯成長。對於父親來說,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從孩子本位的優質的愛、純淨的愛。
現實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中心思想,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也不懂得給孩子提供什麼,只是憑感覺追潮流。看到人家父母給孩子喝牛奶趕緊給孩子買牛奶,看見人家父母給孩子買名牌就給孩子買更好的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