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頁)
鹽販子等不法之人,對梁山水泊情形如何不知。
平日裡兀自劫了人去,如今添了三四百強人,帶五百不習兵事的官兵去如何濟事。一個不好,反丟了性命。
“不是小人怕死,只是這梁山水泊蘆葦浩蕩,山勢陡峭,賊人有這兩般地利,想要緝捕他們時,沒有上千兵馬恐怕無法近傍的他們。”
知州點頭道:“既是這般說時,須請本州團練使來商議。”
一個公人去不多時,本州帶兵團練使黃安便到了。
知州把梁山情況說了一遍。
黃安皺眉道:“不是我不肯向前,只是我剛剛到任,手下官兵一個不識,他們如何肯盡力。況且那梁山正在本府和東平府交界,若是攻打的急了,他們逃到東平府管轄水泊去,我又不好越境追殺。待我退了,他們又佔據梁山,豈不是徒勞無功。”
宋神宗時,便廢了更戍法,多數禁軍都不用再換防,不過武將還是要調動的。
知州不悅道:“這般說,便不用剿賊了?”
二人雖是一文一武,但黃安卻要受知州挾制,聞言道:“當然不是,相公可以申呈中書省,請中書省轉行牌讓東平府和我們併力剿捕。我也儘快熟悉州中兵事,等中書省公文下來,我便聯絡東平府兵馬合兵剿滅梁山賊寇。”
知州點頭道:“若上報中書省,當弄清那夥人底細,否則中書省責問起來,不好對答。也不知這夥人從哪裡流竄來的,倒讓本州來擔干係。”
黃安知道知州的想法。
他到任後便得知這知州已經上任兩年多,文官三年一遷,武官五年一遷,任滿時吏部審官院會進行考核,評定政績優劣。
地方官員的政績主要便是教化百姓、徵收賦稅。
地方每年上繳的賦稅一查便知,教化百姓則主要看地方邢獄案件。
若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自然不會有什麼案件,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不會有什麼案子。若是鄰里不睦,案件自然便多了。
若是盜賊叢生,那便是治理無方了。
前兩年任諒做山東邢獄,盜賊絕跡,知州的政績也屬上等,但是今年任諒因政績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