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回去打點行李了。”
吳用拱手道:“好,那我便在這裡祝哥哥旗開得勝。”
史進點頭道:“好。聽得這祝朝奉早年為官貪濫,破了祝家莊想必會收穫頗豐,學究可以早些讓人把府庫騰出地方來。”
吳用笑道:“哥哥放心,兄弟們便是搬幾十萬貫錢回來,府庫也能放下。”
史進先前親自掌管錢糧,府庫也都是他看著建起來的,自然不會不知道,又和吳用說了兩句,便往自己院子裡走去。
為了適應這江湖,他結交了曾經打家劫舍的朱武、陳達、楊春,也招攬了曾經半路劫財、開黑店的張青、孫二孃,又以大義約束眾人。
這些粗豪的江湖漢子或許只是為了義氣,不違他的號令,但是他們上了梁山後的所作所為確實配得上好漢二字。
既然要做好漢,就要有所犧牲。
他絕不會為了兄弟義氣,便去逼迫、傷害百姓,否則也枉稱好漢了。
梁山頭領原本就多是豪爽之人,在山寨替天行道的影響下,如今也都可說是光明磊落之人。
吳用想必也是感受到山寨眾人作風,才不敢在聚義廳提出這事來。
梁山再不是宋江做主時,視百姓如草芥了。
次日,除去陳達、周通、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帶兵留守山寨,沒有出征的便是朱武、吳用、公孫勝、張青、孫二孃、曹正六個非作戰頭領。
史進帶林沖、楊志、魯達、楊春、朱貴、石勇、李忠、晁蓋、劉唐、楊林、鄒淵、鄒潤,共是十三個頭領,馬軍二百人,步軍一千八百人,一隊探馬,一隊火頭軍下山。
大軍只是讓水軍從金沙灘渡到李家道口,並沒沿著濟水北上到祝家莊近處。
一來,水軍一次運送不了兩千多兵馬;二來,史進也想借機檢驗一下山寨兵馬的行軍能力。
山寨馬步軍平日除了操練,也要下山巡哨,開始只是馬軍練習馬術,順便跑馬,後來步軍也要輪番巡哨,一趟來回路程不得少於六十里。
大軍開拔,楊林便把麾下五十探馬放出去。
所到之處,秋毫無犯。
一路無事,當日行軍六十里,大軍便紮營下寨。
這一次倒不用史進費心了,紮營之事全部由楊志負責。
家學淵源的楊志不僅是十八般武藝精熟,這行兵佈陣也都懂得。
林沖、魯達也是軍官出身,但二人一個是教頭,一個是衝鋒陷陣的猛將,在這方面也都懂得不多。
因此史進、林沖、魯達等人從準備紮營開始,就一直聽楊志講解其中的訣竅。
楊志也不藏私,選址、紮營、安排巡哨,都一一為眾人釋疑解惑。
一宿無事。
次日五更,火頭軍便埋鍋造飯,大軍用過早飯後,便也開拔上路。
錦豹子楊林、旱地忽律朱貴則各帶兩個伴當先行一步,分頭到李家莊、扈家莊下書。
六人快馬加鞭,午時前後也就到的二莊。
到了李家莊外,楊林讓伴當在外面看馬,獨自來李家莊下書。
這李家莊週迴一遭闊港,粉牆傍岸,門外一座吊橋,接著莊門。
吊橋外守著的兩個莊丁看到楊林面生,便問道:“你到我莊上作甚?”
楊林笑道:“早先在江湖上見過李大官人,路過此地,特來拜會。”
李家莊顯然還不知梁山兵馬來攻的事情,兩個莊客看楊林這般說,就讓楊林進去了。
進的莊門,便見兩邊有二十餘座槍架,明晃晃的都插滿軍器。
楊林向一個村中百姓問了路,來到李應莊前,又把先前的話對李應家丁說了一遍。
家丁聽得是莊主相識,便把楊林領到廳前來,讓楊林稍候,他去裡面請李應。
楊林在廳外站了片刻,便見那家丁跟著一個身穿絳紅袍的官人出來。
李應出來,看著楊林拱手道:“恕李應眼拙,一時想不起哪裡見過仁兄了。”
楊林拱手道:“小弟梁山楊林,奉哥哥將令,特來下書。先前多有隱瞞,還望李大官人恕罪。”
李應得知祝家莊行事後,便知道梁山好漢可能會來,但也沒想到來的這麼快,連忙道:“原來是梁山好漢,李應失禮了,快請裡面說話。”
二人進了廳中,楊林便從懷中拿出史進的書信來,道:“祝家莊三子為害鄉里,日前又與我山寨作對,我哥哥已領大軍來,定要打破祝家莊,為民除害。我哥哥也聽得李大官人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