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4 頁)
叉感染什麼的。
大家都不去又髒又累、婆婆媽**婦產兒科,那人類還要不要繁衍了?
去麻醉科是吃錯藥?不知從何說起?那好,不用藥,你敢上臺做手術?
精神科挨打受氣?心理醫生牛不牛?和律師一樣,說話按小時收費。
傳染科怎麼就不能進了?那裡的消毒隔離措施最嚴密,可比普通病房安全多了。
以功利之心來學醫、來選專業,是國人的悲哀。因為這是把醫學當作了普通的職業,但醫學恰恰不是普通的職業。這是個需要奉獻的職業。
如果國內醫生,也像國外那樣,都是理工大學畢業後、甚至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再對救死扶傷、幫助他人的醫學產生了真正興趣,才來學醫的人,中國的老百姓也許就不會把白衣天使改叫“白狼”了。
*******************************
夜深了,同學們都東倒西歪地在硬座位上呼呼大睡了。芳華卻毫無睡意,單手支頤靠在小桌子上,凝望窗外。
窗外夜色如墨,列車所經之處是平原、是大河、還是峽谷,都看不清楚。偶爾路過市鎮,有幾點燈火,但又很快被列車遠遠地拋在後面。反倒是窗戶玻璃上自己的影子還看得比較清楚。
時間長了,芳華感到了這麼坐著的疲累。她閉上眼,記憶中那個懷抱的舒適感慢慢湧上心頭。
嘉輝,現在夜深人靜,我可以放縱自己想你了。
因為我怕在白天想你,會因為難過而失態,所以白天我不敢想你。但我錯了。
原來想到你,會感到你就在身邊,彷彿還是在上次和你同去河南的火車上。
原來想到你,竟不覺苦澀,而是甜蜜,是可以用來抵消旅途疲勞的。
原來想到你,心情就會平靜,不會焦慮,也不怕寂寞。
這是我們共同的旅途,它一定是漫長的,因為這是我們要走一生的旅途。
正文 九十九、祖國的心臟,醫學的聖殿
九十九、祖國的心臟,醫學的聖殿
北京站到了。
來接站的葉老師。是協和醫大醫教處的工作人員。她很熱情,招呼著同學們把行李放在她借來的推車上,推到了站前的廣場邊上,然後招手叫面的。
除了三個北京土著,其他學生都是第一次來北京,不由好奇地打量起廣場四周來。
芳華雖然前生來過北京,但那是工作幾年後才來的,自然是在北京西站下的車,進修的醫院也是在京西的部隊醫院,所以她也沒到過北京站。
但和天安門一樣,這北京站的樣子對芳華來說,一點也不陌生。
小時候,芳華有一本識字圖畫書,上面的圖片都是北京五十年代建國初期的著名建築。第一頁就是天安門,然後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農展館、工人體育場等等建築。別看那些建築修建的年代那麼早,卻都很經典,因為有著一種開國氣象,透著大氣和自信。
哥哥林徵宇最喜歡軍博,喜歡那高高聳立的紅五星,老說長大後要去那裡看看。芳華就最喜歡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只是單純喜歡它們的美——莊嚴、肅穆、宏偉、壯麗。
另外北京站屋頂上的“北京”兩個字。也讓小芳華很喜歡,是她最早會寫的漢字之一。“我愛北京天安門”也是童年最常哼唱的兒歌之一。
後來修的北京西站倒是更加宏偉壯觀,但是芳華總覺得它有點浮躁,不如老北京站的氣質厚重。
站在北京站外廣場上四周環顧,發現這附近還沒有太多的高樓大廈,和08年奧運宣傳片中看到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還是差別蠻大的。
廣場上南來北往的旅客很多,衣著相對於後世還是比較保守和樸素的,不過比起剛剛改革開放時外國人形容的“藍海洋”“灰海洋”又要強得多了。
芳華一邊聽著面的師傅熱情地用地道的北京話招呼大家上車,一邊不住打量著這輛車和它前前後後很多輛的黃色大發微型麵包車。
真是很親切啊!價廉物美的“面的”可是北京的特色!
這面的起步價10塊錢,包10公里,這就幾乎可以跑遍內城大部分地方了。雖然超過10公里要加錢,但是還可以講價的,總之是比夏利富康這樣的計程車便宜多了。而且它的空間夠大,客貨兩用,這在普通家庭要買個彩電、冰箱什麼的或者搬運傢俱的時候,就更加方便了。
這面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