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第4/4 頁)
。只因先前魔帝行事過於嚴厲,且多隱晦之舉,致使眾多天官天仙心生猜忌。靈空迴歸帝位,本是由四海閣之事促成,且他一直在世間行走,以一名燒火道士的身份出現。即便現今身為天帝,由先前之事之故,眾人心中喜憂參半,唯恐玉帝會因世間無良不端之事而對眾人不滿,是以玉帝此等稟性落在眾人眼中,不但不失威嚴,且還平白增加親切之感,認定玉帝以其隨心所欲之行而暗合天道,再加上以他以前眾多傳聞之事,誰人敢將他的嬉笑怒罵當成無謂之事?正是大巧若拙之境!”
潘恆聽聞此言,面露驚訝之,打量燭龍片刻,讚道:“想不到眼光如炬,竟是燭龍也。青丘心有擔憂,聽來似乎也是一些道理,不過卻並未明瞭玉帝的深用心,在暗合天機之上,還是差了幾分感應。”
被潘恆當眾,青丘尷尬一笑,想了一想,也惱,問道:“如此說來,靈空道長化身玉帝之後,但心機頗深,還大行籠絡人心之事,與以前判若兩人,若是他日後忌憚翼軫之能,暗中對翼軫不利,又該如何?眼下看來,他深得天官天仙之心,又有救下四海閣之舉,且還為四海閣供奉,而翼軫生性淡然,萬一最終四海閣為玉帝所用,我等又該何去何從?”
潘恆一愣,沒有想到青丘所慮如此深遠,隨即又呵呵一笑,說道:“青丘不必多慮,玉帝淪落世間千年,若無翼軫之助,絕無重返靈霄寶殿機緣。且他與翼本是師徒,在世間一路走來,與翼也是相扶相攜,二人可謂各得便利,各得其所。最為要緊之處在於,靈空也是合該可得天道之人,否則也不會有今日之幸。所以莫要以為眼前的靈空所作所為是刻意為之,不過是他一向以來為人處事所養成地習氣,是隨心所欲無為而為之舉,或說是上應天機之舉,並不見得是故意為之,非要培植勢力才可。”
商鶴羽對此表贊同:“玉帝和翼軫之間,我認為並無猜疑,更無結仇的可能,方才萬分危急之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