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奔波,找到了鐵佛寺,從醉佛處帶回菩提真經秘訣,豈知下山之隙,被人擄到九幽堡,終至夫妻魂散九幽魔域。他的弟弟唐堅,卻在他離家半月後倦遊歸來。
由於唐華出身於武林世家,唐家的暗器三稜針名震江湖,劍術出自家傳,可與武當的八卦劍法並駕齊驅,在湘西,唐家影響潛勢力極大,湖廣的武林之中,唐家勢力舉足輕重盡人皆知。
武林風波大起,九幽魔城的訊息第一次傳出江湖。
葛春帆因雙親已經逝世十八年,原有兄弟三人,他自己居長,年紀二十望三。二弟春虹,但在四歲時被人從府城拐走,生死不明,如果仍在人間,該是二十二歲的青年人了。三弟春風,今年二十歲,自幼隨隱居西鄱湖的鄱陽漁隱公冶申學藝,每年歲尾回家省親一月,目下已單人獨劍到江湖歷練去了。鄱陽漁隱公治申,與葛家是世交,他的行蹤令人莫測,除葛家外,極少與人往來,要找他的下落,確是困難。
這裡且表表浙江的括蒼山。
括蒼山,在臺州府城西面四十里,也叫蒼嶺,真隱山,天鼻山等等。這座山不但在唐朝大大的有名,甚至在漢朝便已為世人所知了。
蒼山面對永安、緩旁有一條路,左至仙居樂,過叢山峻嶺抵處州府。右面到府城,只有三十里左右。
山北臨溪一面,修建了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道院,叫作“天知院”,在玄門弟子中,以“天知”命名的宮、觀,曾未有。
這座道院真不象話,窩囊透頂,茅草為頂,壘木為牆,板為案,扎枝為幾。院分兩進,前一進佔地有兩丈見方,只供了一位神仙,綸巾鶴氅,袍帶廣闊,五官端正,方面大耳。神仙上寫著王方平的號、名、佛,天知道王大仙本人是不是這付德行?
後一進和前進大小寬窄差不多,住了三個人,一個是照管門戶的香火道人,另一個是終日睡大覺的乾瘦老道,還有一個壯得象頭猛獅的小夥子。
三個人照管著這座天知院,終年不見有香客上門,也幸沒有香客,多一個人只會將這座天知院擠破。
院中一年四季,不論晝夜冷冷清清罕見人影。香火道人白天開門,夜間關門,關門不是防賊,是防竄來兩條蛇影響安眠。之外,不見他人的面。
至於那位不會念經只會睡大覺的院主,附近的村民,似乎不知有他這麼一個人,總之,村人對他極為陌生。
唯一不同的是猛獅般的小夥子,院門一開,他便將附近的落葉掃得乾乾淨淨,接著是上山打柴,或者下山到府城買油鹽柴米,他的勤快極得村人的好感。
小夥子人生得俊,有近八尺的身材,劍眉入鬢,大眼睛清澈明亮黑多白少,鼻直口方,上唇留著一叢只可算是乳毛的鬍子。古銅色而透紅的臉膛,和他身上的虯結肌肉相同。平時他極少穿上衣,露出一身虎人的結實骨架和肌肉,兩百斤的一擔柴,他兩根指頭便可丟入院後的柴堆。
小夥子壯得象頭猛獅,為人極為隨和,見了村人笑嘻嘻,大叔老伯叫得挺親熱,但見了大嫂子小姑娘,他就會侷促臉紅。
附近村落中的人,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這位小夥子,但誰也不知道他的來歷,只知他是天知院長大的人,不但能說本地方言,更可說一口漂亮的中原官話。久而久之,提起主石山的天知院,人們便會提起小夥子春虹,反而不知道院主和香火道人。
春虹不受地方官吏管轄。他是方外人,但極少見他穿道袍,除非有道官前來查勘院務他才披上道袍亮亮像。
這天,他從府城挑回一擔糧食,放入米缸便向後院跑,推開中屋的木門低聲叫道:“師父,醒醒行不?”
聽口氣,相當頑皮,不像是叫師父,倒象叫朋友。屋門窄小,但空氣倒是充足。小小的房間,卻有兩個天窗,室中明亮,木床上,衾被簡單而淨潔,床上盤坐著院主老道人,赤眉雪白,皺紋刻劃歲月的遺痕。
他嘴皮略動,瘦削的頰巴跟著牽扯,但眼皮並未張開,先撥出一口氣,才有氣無力地道:“孩子,天掉下來了麼?別慌好不?括蒼山比咱們的天知院高得太多,壓不垮咱們的,放心啦!”
“師父,你老知道誰來了?”
第 二 章 初闖江湖
“呵呵!”老道笑了,睜開了龍眼,又道:“我老人家睡了整整半月,昏天黑地,管他是誰來了?”
“窮酸來了。”小傢伙大聲喊。
“算了,他還能找得到我這兒?少大驚小怪。說說看,他到了何地?”
“東面古杉崗的五通廟。虹兒在府城盯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