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3/4 頁)
才,不如起用新制。”蕭逸目閃奇光。
“以往秦仿周宋之法,立門下、中書、尚書三相,然只中書省可於宮內設府,權高位尊。納蘭明本掌中書,後二相漸去,朝政更集於他一人之手,君權高而虛,相權低而實,政令通常由宰相擬定,才呈交君王,他對君王權利的牽制極大,而現在……”
他冷笑一聲又道:“秦王設內閣,命大學士為佐政之臣,一切政令皆出之君王,閣臣不過聽命行事,協理君王罷了。他們所有的政見都要寫成稟擬,送交皇帝批紅,才能實施,雖說閣中首輔依然是納蘭明,但他已從原來的決策者,變成一個聽令者,而閣中次輔足有六人,比之當初三相分立,對他的權力分割更大。”
蕭遠輕聲道:“這樣的大變動,以納蘭明手上掌控的龐大文官集團來說,如果不合作的話,寧昭也很難輕易推行。”
“納蘭明是心甘情願的接受了這件事,讓自己的權力分薄了。”蕭逸徐徐點頭,竟也略有讚許之色:“此人雖權勢心重,倒是個萬事把國家放在首位的人物。如果不是因為外有強國林立虎視眈眈,內有舊制遺族步步緊逼,國家不能再生內亂,他斷不肯讓步至此,他接受這一切,也是為了大局。”
“當然,這樣的犧牲,寧昭也要給予足夠的回報,所以內閣輔臣,寧昭竟不能直接自行任命,他的意思必須得到首輔的同意,而如果首輔認為君命不當,也有反聯的權利。只是這一切加起來,仍然比不上他以前的權威地位。”
容若笑道:“但這是唯一一個,他可以和寧昭繼續相安無事的辦法,他讓出部分權力,不再讓寧昭感到威脅,而寧昭則依然承認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身份。彼此合作,以抗內外之困。”
蕭遠冷笑:“這樣勉強的聯盟,只怕雙方都有多有不平,此事未必能長久。”
容若又笑:“這倒未必,不過雙方都會想辦法抑制對方的權力,比如寧昭會讓閣臣權力不再擴大,而納蘭明會盡力讓內閣權力漸漸等同於宰相,只是他們都會注意分寸,在為國攜手,不給外敵任何可乘之機這樣的大前提下,一些明爭暗鬥,雖然免不了,卻又無傷大雅。”
蕭逸忽地挑眉望向容若:“我只是奇怪,為什麼寧昭會想到這種前所未有的制度。”
容若開始乾咳,眼睛望上望下,望左望右,就是不望自己的後爸。
蕭逸慢悠悠道:“聽說有一陣子,皇上經常入宮同秦王講故事。”
容若聽了心中又是一震,好傢伙,這位可真是天大的本事,瞧這意思,自己跟秦王私聊,講故事的內容,他居然都能打聽到。他知道避不過了,只得苦笑道:“是是是,我招我招,我只是隨便講點故事,故事裡有些全新的國家,全新的制度,沒想到他居然就聽進去了,而且還真有膽子實施。”
蕭逸瞪著他,過了一會兒才道:“你有這麼好的想法,為什麼要去告訴秦人,卻不先通知我,白白叫秦王搶了先?”
容若一驚:“你是想……”
蕭逸淡淡道:“此舉能使君王的權力集中於一處,不受制肘,不受拘束……”
即使是蕭逸這種人物,也不可能超脫時代的侷限,凡事皆以牢固君權為第一目標。
容若一聽他話中之意,立時就變了臉色:“萬萬不可……”他幾乎是跳了起來:“此政看來於君王有益,其實很容易讓君王權力旁落。”
“為什麼?”不只是蕭逸不解,連蕭遠和蕭凌都露出不明白的表情。
“皇帝也只是一個人,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以前君權相權制衡,以宰相來協助皇帝,還是比較合理的,現在這種政體雖然看起來是皇帝一人掌控天下事,可是,沒有了宰相來處理大小政務,所有的事全要交給皇帝一個人決策,一天十二個時辰,他得幹足八個時辰才有可能把國內的事情處理完。試想,就算寧昭這麼勤政,這麼在乎權力,這麼不怕吃苦的人,一天兩天,勁頭上倒還罷了,時間長了,十年二十年,他就能不累,不倦,不煩?他病了又怎麼辦呢?國家的事,就這麼拖著?”
“就算他天縱英才,以國事為己任,不肯享福休息,但他老了,漸漸虛弱,沒有精神了呢?就算他能一直撐到死,他的兒子,孫子呢?這些從小生於宮廷,沒吃過苦的人,他們能把自己的一生就這麼淹沒在政務的大海中嗎?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必然會寸爵口責任,無意識的重新加重內閣的職權,以致形同過去的相權,並且,有可能把批紅的權力分到身邊最近的人身上……”
他話還沒說完,蕭逸眼神已是微凜:“你是指宦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