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2/4 頁)
放出來。
整個萬曆年間,這樣的事可不止一件,萬曆貪財的名聲,實在也是與他自己息息相關,並不是立儲黨爭之後的無恥文人純粹的謠言。
惟功趁萬曆歇氣的時候,奏稟道:“皇上,臣受命西華門到皇后家,再到大明門和承天門地段的提調,總計用火兵三千七百人,兵馬司六百五十人,順天府並大興宛平縣差役一千一百七十五人,再有臣的兵馬出動兩千人,皇城禁軍一千零五十人,沿途撒開,杜絕奸邪,今已經全部提調完畢,劃定區域,所有一切細節,都在這奏疏之內。”
說畢,將一份小本奏摺遞了上去。
萬曆接過來,看了一眼,無所謂道:“隨便吧,這等事有太后,內閣,馮大伴他們操勞,朕倒是無所謂的。”
皇帝對自己的婚事真的不怎麼上心,王皇后是平民之女,這倒沒有什麼,不過禮部考核時,只是從皇后平素是不是孝順,與兄弟姐妹是否和睦,是否接受一定的教育,以德為先,以容為後,相貌只是普通平常,惟功打探清楚後,皇帝已經深為失望,後來陸續查明皇后長相確實一般,萬曆的心思,更是變的冰冷一片了。
第235章 大婚
萬曆對自己的婚事不怎麼上心,對惟功的反而極有興趣,不等惟功繼續往下說,便是笑道:“怎麼樣,你和李家的小妹婚期定了沒有?”
惟功雖然是老江湖了,但兩世為人婚也沒結過一回,而且這一次定了一個十歲出頭的小丫頭片子,心裡更是怪異,當下臉一紅,答道:“只是定約,離確定婚期還早著呢。”
萬曆點頭道:“你才十三不到……怪了,朕怎麼覺得你象三十!”
惟功確實太成熟了,不論做人做事都是如此,個頭比普通的壯漢還要高上三分,也怪不得人都拿他當成人來看。
惟功做汗顏狀,小心笑道:“臣的成就,還不是皇上一手調教出來的。”
“嗯,朕倒也確實不無微勞。”
惟功其實自身成長更多些,了不起是萬曆調教過他一些,張居正隔幾天叫過去耳提面命一番,當然不無幫助,不過最要緊的還是自己。
見皇帝沒有別的話說,惟功最後回奏道:“四月初四宮中換裝,派使者賜皇后並其家人服飾,四月初六皇后入宮,初八日賜皇后及後家不落夾食,十日去遊西山,十二日遊西山碧雲寺,十五日出西直門遊玩高粱橋,十五日後方無事。其間後家都隨行,勳貴,武清伯等外戚,亦允隨行。”
萬曆無所謂道:“這些都是往年慣例了,一切照舊。”
他又深深看了惟功一眼,吩咐道:“京營無用這是陳年舊帳了,現在張先生也說,京營不痛下決心整頓一番是不成的,不過還要等待時機,不過不曾想到禁軍也不堪用,也要切實整頓才行,惟功,等再過幾年,你去整頓京營,還是禁軍?”
萬曆的態度,十分隨和,不過惟功心頭一突,知道這個問題不是隨意答的。
皇帝扶持他,當然還是信任他的,不論是忠誠還是能力,但惟功自己卻知道,皇帝無親私,當年嘉靖最信的是陸炳,任職都督掌錦衣衛,授給太保,絕對是最親近的心腹武臣,但陸炳卻不能伸手到京營之中,京營始終在朱希忠等勳臣的掌握之下,太監們則掌握四衛勇營,襄城伯等勳貴掌握皇城禁衛。
大小相制,多相制衡,這才是大明皇室任用太監,勳貴,卻沒有漢朝的外戚之禍,也沒有唐季的太監以奴制主的情況出現。
所以萬曆的話,是一個陷阱。
“臣當然還是去京營。”
“哦,為什麼呢?”
“臣的祖上,就是為太宗皇帝靖難之役出身,根基都在京營之內,身為勳貴子弟,眼看京營敗壞,臣心中十分難過。皇城禁衛,臣家向來沒有參與其中,臣也不願例外。”
萬曆至此才呵呵一笑,點頭道:“朕知道了,若幾年後果真有整頓京營之事,到時候一定用你便是。”
至此君臣相對十分和睦,惟功便請辭而出。
待他出去後,瞿汝敬方道:“皇上,成國公府雖然富裕,不過比起小英國公來,還是差很遠呢。”
“惟功也是年年進獻的。”萬曆眼中冷厲,看向瞿汝敬和其餘諸人,冷聲道:“朕知道你們的心思,惟功的家財之事,你們不必再多說了。”
他雖然貪財無度,也有些不滿惟功不肯實心進獻,但心裡也是清楚,這個少年臣子是可以倚為心腹,用來辦大事的,不象朱鼎臣那種迂腐無用,除了一頂國公帽子之外就全無用處的廢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