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2/4 頁)
秀才的機會原本就比普通人大的多,但這仍然是不大不小的成就。
成名富貴之後,李成梁並沒有放鬆對子弟的教育,他的府邸之中,充斥著徐渭這樣的一時名士,很多江浙一帶有名的名士被延請入李家幕府,李家子弟不僅是小小年紀就學著怎麼砍人,兵法,書啟,甚至是詩文,都是一起學習,並不因為是軍官子弟就放鬆要求。
象後來與寧遠祖家聯姻的吳家,也是這麼教育子弟,吳三桂號稱少年通侯,除了長相俊美之外,長袖善舞,詩文字畫無不精通,這才是他在士林成名的殺手鐧。
至於武將子弟學這些玩意,還下這麼多功夫,這樣做是否應該,那就不是文人騷客們所關心的事情了。
“呵呵,眾位莫誇他,尚有很多進步餘地。”
諸子之中,李成梁當然最喜愛的就是李如松這個長子,不僅在身材相貌上與他很相信,膽氣將略,更不比他年輕時稍差一分,允文允武,十分出色。
如果說真有什麼毛病的話,也就是脾氣太大……不過李家的人有脾氣不大的嗎?
李如松在信中稟明瞭自己的新動向,在李成梁和朝中李家勢力的運作下,朝廷終於不理當年黃道瞻的諫言,再次有將李如松外放的打算。
原本李如松要在京師幹好幾年的提督巡捕,將京裡的勳貴圈和言官得罪的七七八八,然後京師之中忍不得他,這才將他又外放,現在有惟功的例子在前,青年勳貴坐鎮一方,加上黃道瞻被刺身故,所以隔了一年不到,風聲已經放鬆,預計在數月之內,李如松將會外放宣府……不過這一次不是副總兵了,而是不折不扣的總兵官大人了。
一門父子兩總兵,李成梁的臉上忍不住也顯露出笑容來。
九邊精銳,無非就是遼鎮,薊鎮,宣大這三鎮,別的軍鎮都不夠看!
至於南直隸的京營兵,操江軍,鳳陽巡撫標營,勳陽兵,福建,兩廣,四川,這些兵馬超過百萬的人數,不過在李成梁看來都不夠看……如果李家能掌握宣大,遼鎮的全部實力……
一個危險的念頭襲上李成梁的心頭,他的臉色變的有些陰森起來。
幾十年後,包括萬曆和天啟崇禎幾個帝王都曾經私下裡表示過,李成梁其實就是遼東王,李家幾乎就是獨霸遼東,這個勢力就是從萬曆年間開始,到萬曆二十年左右到達頂峰。當時李家一門九將,掌握著最強悍的騎兵隊伍,地方上的分守副將和參將,遊擊,都出自李成梁門下,獨立勢力極少,李成梁霸佔農田軍戶,與蒙古人女真人還有朝鮮私下貿易,富可敵國,如果要造反,兵力,人脈,財力,都足夠了。
最不濟,李家只要一扯旗,最少能護住關內,大明想收復遼東,恐怕就不是萬曆三大徵那麼簡單的事了。
但李成梁到底沒有反……這件事在幾個大明天子和朝臣之間都是一個迷,很多人歸結於李成梁不失忠義之心,或是大明國祚綿長,真實的原因,卻只有李成梁自己知道。
“薊鎮……戚繼光……”
李成梁臉上陰晴不定,嘴裡輕聲嘀咕著,四周的人都靜默不語,不敢在大帥沉思的時候打擾於他。
“王先生,”半晌之後,李成梁才點了一個負責書啟的清客的名,吩咐道:“給大爺回信,就說但妨去做,不必如他所說的到宣府收斂脾氣,該怎樣就怎樣,誰不服,就打他孃的蛋!”
“是的,東翁。”
王清客答應一聲,匆忙下去覆信去了,李成梁嘴角又顯露出笑容來。老大的脾氣原本就是紈絝公子哥兒,有自己力挺,宣府那邊要多事了。
而有徐渭在京師提點,相信自己的深意,老大會明白的。
正在他微笑之時,又有一個家丁跑進來,跪下稟道:“老爺,巡撫周軍門來拜。”
第363章 挑鬥
“他又來做什麼?”
李成梁心中奇怪,義州奏捷封賞之事他已經是與周永泰商量妥了,廣寧這裡來了一堆的山東按司和察司的分巡分守兵備各道,這些大老爺們在別的地方位在總兵之上,在遼東連個屁也不算,只要巡撫和他商量妥了便是,不知道這周永泰又跑來做甚。
周永泰神色匆匆,臉色也是難看無比,等李成梁換了袍服出迎之後,他將手中塘報向李成梁手中一塞,寒聲道:“李帥請看吧。”
“軍門何事這麼慌亂?”李成梁奇道:“出了什麼大事,祖仁這廝在寧遠扯旗造反了麼?”
遼東鎮中,只有祖家自成格局,不大買巡撫和總兵的帳,李成梁平素也是拿祖家開玩笑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