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水代兵,決河灌城。”
原來開封毗鄰黃河下游,距北門只有七華里,由於泥沙大量淤積,大堤逐年增高,造成黃河河底比市內地面還要高兩丈多,是名符其實的“懸河”,洪水一旦氾濫,古都就會遭到滅頂之災。
李自成頗感意外,軍師牛金星卻連連擊掌稱讚:“好計。當年秦國吞併魏國,久攻大梁不下,秦將王賁就是採用引水灌城的辦法迫使敵人投降的。”
高秀才說:“昔日的大梁城就在咱們的腳下。”
牛金星躍躍欲試:“如今地上有懸河,地下城摞城,我輩何不如法炮製呢!”
李自成說:“此計固好,但也未免太毒辣了。”
牛金星道:“慈不掌兵。戰爭就是戰爭,從來是不擇手段的。開封軍民頑抗義師,活該遭水淹喂王八。”
高秀才也煽動說:“大王千萬不要忘了一箭之仇哇,還有那些攻城死難的弟兄們……”
李自成對敵人的一貫政策是,凡是反對義軍的決不寬恕,守城頑抗三日之上者,破城後都會施行屠城報復。但他三開啟封的目的,不僅僅是報仇雪恨,還有更多更長遠的戰略考慮。目前河南大部分地區已在義軍掌握之中,各地的富貴人家全躲在省城避難,蘊藏大量財富。攻下開封,全軍幾年的糧餉便有了著落。如果水淹開封,便要落得兩手空空。他沉吟良久,方道:“黃河一決,玉石俱焚。不到最後關頭,決不能輕易扒河灌城。”
牛金星看出李自成的心思,忙說:“反正黃河南岸大堤牢牢掌握在我軍手中,想什麼時修扒就什麼時候扒,要看形勢而定,不宜操之過急。”
李自成道:“明人不做暗事。高秀才,你馬上以本帥的名義寫封勸降書,如果開封軍民不投降,我就扒黃河灌古城,勿謂言之不預也!”
高秀才當即揮毫寫了一封文告:“奉天倡義營文武大將軍李示:仰在省人等知悉:朝廷所遣援汴各路官兵已被擊潰,黃河南岸已由我軍把守,爾輩插翅難逃,已在釜中,可速獻城投降,不戮一人。如各延抗,不日決黃河之水,爾等俱盡喪魚腹。本營恐傷天和,不忍遽決,慎勿執迷,先此曉諭。”
勸降書射進城裡後,卻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又過了一個多月,牛金星得到李自成默許,在黃河南岸直衝北門的大堤上扒開一個口子,讓洪水衝擊堅城,全殲守敵。不料,今夏上游雨水稀少,水量偏低,決口水勢水大,洪水不僅沒有對開封造成威脅,反而灌滿了護城河,更增加了攻城的艱難,義軍將士對牛金星弄巧成拙怨聲載道。
牛金星為了推卸責任,便向李自成告密,說高秀才是官府的奸細,故意獻計使義軍上當。李自成惱羞成怒,當即下令將高秀才推到護城河邊斬首示眾,藉以平息眾怒。
高莊的鄉親們得知內情後,沒有一個人同情他。就連一同參加義軍的高鐵匠也說他“心眼太壞,死得活該”。
義軍將開封圍困了五個月,城內彈盡糧絕,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但仍固守待援。義軍的日子也不好過,師老兵疲,糧草不繼,士氣普遍低落。這時又傳來三邊總督孫傳庭率領陝兵入關,馳援開封的訊息,李自成連忙召集緊急軍事會議,商討對策。
會上,李自成心情沉重地說:“孫傳庭善於用兵,智勇雙全,是我們的老對手了。我們逢孫每戰必輸,潼關南原大戰幾乎全軍覆沒。所以對他不敢小覷,一定要全力對付。”
大將劉宗敏說:“如果在開封城下決戰,我們三面對敵,包圍者反而被包圍,對我軍不利,務必迅速撤出開封,主動迎敵方佔優勢。”
李自成連連頷首:“此言有理,只是輕易撤離開封,也未免太便宜守城的烏龜王八蛋了。再說開封守敵一旦得到糧食,就能起死回生,和河北官軍聯手,尾隨追來,我軍腹背受敵,同樣不利。”
劉宗敏皺起眉頭:“只是連日陰雨,急切之下攻城,也沒有一點兒勝利的把握,為此再貽誤主力迎敵就得不償失了呵。”
眾將都覺得進退兩難,苦苦思索解脫之策。一直冷眼旁觀的牛金星忽然站起,說:“現在已經到了義軍成敗的最後關頭……”
李自成已有所悟,向北一指:“軍師是說以水代兵、決河灌城?”
牛金星說:“對,我昨日上了黃河大堤,正值秋汛洪水暴漲,決河灌城,一箭雙鵰。開封守敵成了波臣,河北官軍只顧善後,義軍便無了後顧之憂。”
李自成一錘定音,說:“軍情危急,我已顧不了許多,今夜就動手,以免天機洩露,守敵突圍。”
高鐵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