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據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去克服這些困難。這是提高他們承受挫折能力的好辦法。
方法3:利用榜樣的作用,增強男孩的抗挫折能力
男孩都喜歡聽英雄人物的故事。所以,家長就要學會利用這種機會,多向他們渲染一下英雄們是怎樣克服困難、挑戰挫折並最終贏得勝利的。然後,讓男孩以這樣的人為榜樣,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
方法4:多鼓勵,改變男孩的受挫意識
只有不斷得到鼓勵的男孩,才能在挫折面前淡化和改變受挫意識,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因此,家長要多給予男孩一些鼓勵和肯定,提高他們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雖然挫折教育是男孩成長的必經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別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來,而是要根據他們的年齡階段和興趣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如果不注意這些,只是一味地加強“難度”,那麼就很有可能造成男孩心理上的壓力,使他們產生更強烈的挫敗感,這樣就事與願違了。
挫折是人生的里程碑。男孩只有經過挫折的考驗,才會變得更加聰明,更加堅強,更加成熟,將來也才能更有出息。因此,家長要引導男孩樹立向上的人生觀,正確面對挫折和痛苦,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樂觀地面對困難,並想辦法解決困難,這樣才能成為生活上和事業上的強者。
專家給父母的教子建議
家長要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男孩的抗挫折能力,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挫折,戰勝挫折,這樣他們才能在人生浩瀚的海洋中力挽狂瀾,乘風破浪。當然,對男孩的挫折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反覆的過程。這要求家長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一些技巧之外,還必須有一個持之以恆的態度。這樣才能不斷積累經驗和教訓,然後再把它們應用到教育之中,取得更大的教育成果。
遠離奢侈:再富也不能富男孩
成家子,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
——教育格言
雖然“窮”養的深刻內涵是培養男孩堅韌的品質,但拒絕物質享受則是“窮”養的基礎。
中國的父母實在是天底下最愛孩子的父母,但這種愛有時候卻顯得有些缺乏理性。尤其在孩子之間的攀比熱潮中,家長几乎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孩子要名牌運動服時,條件好的家長二話不說就給買,條件差一點的省吃儉用也要滿足孩子的願望;孩子要買名牌山地車,買,當然要買,別的孩子都有,不能委屈自己的孩子;孩子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家長更是會高興地傾囊而出,給足孩子物質獎勵……
這種現象的產生與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如今有許多家長不是想方設法地教育孩子,而是千方百計地為孩子積累錢財。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攢夠錢,讓孩子過上富足的生活就是愛孩子。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是:留足了物質,貧乏了精神。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家長都這麼做,那麼就會直接導致我們的下一代成為不勞而獲的人,那麼,我們的民族又要依靠誰來振興呢?
豐富的物質享受,容易讓男孩沉溺其中,養成他們貪慕虛榮、喜歡攀比、鋪張浪費、坐享其成的毛病。而當他們這種膨脹的慾望無法從家庭獲得滿足時,就很有可能鋌而走險,走向“為錢”而犯罪的道路。有關調查表明,在所有未成年犯罪的案例中,絕大多數孩子的日常零花錢都很多,他們經常光顧遊戲廳、網咖、歌舞廳等“青少年不宜”的場所。所以,他們接觸社會不良人員和走上“歪”路的機率也就更大,而這些嚴重不良後果的造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一位母親在反思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時痛心地說道:“孩子現在好吃懶做,成績不理想,喜歡上網玩遊戲,在高檔商場花錢如流水……這些都是錢惹的禍。”可見,不要給孩子過多的零花錢,積極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金錢,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只有讓男孩少一些物質享受,多一些磨難,才能把他們培養成有愛心、有責任心、有事業心、有寬容心的偉男子。
方法1:利用傳統思想教育孩子
其實,我國是重視教育傳統的國家之一,古代的名人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非常值得現代的家長們借鑑學習。林則徐沒有給子孫留錢財,他只留下了一副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作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無獨有偶,張聞天把組織歸還的凍結存款和補發的工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