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過。冬季作戰對後勤補給的需求遠遠超過別的季節,即便如此還經常會發生各種變故。即便是最終取得勝利,往往也是得不償失,全殲敵人那就更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所以,即便是強如漢武帝之時,冬季也基本上採取收縮防禦態勢。
如今,一個小小的滑雪板的出現,這一切一夜之間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還變。困擾了多少代絕世名將的冬季行軍緩慢這一難題,就如此簡單的得到解決。一日間在雪地中行走上百里,大範圍的穿插、襲擾、破壞等以往不可能實現的戰略目標,如今更是輕輕鬆鬆的就可以做到。如此之人,又怎麼能不令人由衷的趕到佩服。
如果說薛仁貴所講述的都是一些戰術理論,那麼李恪在之後講授的就是戰爭理念。他的理念和以往的兵書上所說的都不同,更沒有花樣繁多的戰術。只有簡單的一點:盡一切可能打擊和消滅敵人。要讓你的敵人一想到你的名字,就忍不住要戰抖,看到你的身影就忍不住要意志崩潰。
這一次作戰中所運用的戰術,就是李恪在講授戰爭理念的時候教給他們的。當時還有人想不通,問他為什麼要如此殘忍。李恪卻不屑一顧的說道,什麼叫禮儀之邦,那是對待有好的國家來說的。如今都欺負到你家門裡了,你還和他們講理,管用嗎?對付那些覬覦你家裡財富的傢伙,就要狠狠地打,往死裡打。打得他魂飛魄散,打得他亡國滅種,只有這樣才能鎮住那些抱著同樣態度的傢伙。
經過這一仗,他們兩人終於體會到他當初說著話的道理。如果當時不是敵人的神智在一瞬間發生混亂,根本就不可能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做到完勝。戰爭規則,消滅敵方三成以上兵力,就可被稱之為上獲。隨之而來的將是數之不盡的榮譽。自己現在做到的,已經不能稱之為上獲。絕世名將的四個金字,彷彿已經在自己的頭上閃閃發亮。
就在這兩個人還在為自己所取得的戰績,而興奮的時候,李恪正帶領著手下在沙漠邊緣做著實驗。經過幾天來的不斷試驗,他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滑雪板在沙漠中同樣有效,但是卻做不到每日行軍上百里,而且對於滑雪板的磨損也遠遠高於雪地。由於此次到來是以作戰為主,沒有更多的時間讓他做進一步的研究實驗,所以在得出簡單的答案後,便率隊趕往戰場。
離開現在所處的位置,距離主戰場有二百多里的路。他當初之所以會選擇來這裡,一是要試驗一下滑雪板是否真的能在沙漠中使用,二是把功績讓給薛、張、林三人。自己已經是蜀王,再多的功績又能如何,還不如把機會留給他們。如今朝中的武將都已不再年輕,要保證國家的強大,武將就不能斷茬。三是堵住敵方可能逃竄的一條後路。
就在得到林山、張洪都大勝的訊息的同時,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的三路大軍也發動進攻,在林山和張洪都的配合下,一舉將剩餘兩個部族圍困住。經過十幾日的收縮緊逼,經過一場大戰,徹底擊潰這兩個部族的聯軍,最終只有慕容順光帶領的一千餘人突出重圍,逃往青海湖一帶的大本營。
大戰過後已經進入二月,地上積雪已經開始融化,快速反應部隊的作用已經不如冬季明顯,所以併入步軍行列。由於要對吐谷渾的主力,慕容伏允的那七萬大軍發動進攻,三路大軍暫時放棄對慕容順光的圍剿,轉而向西封堵住慕容伏允的退路。
二月底,對吐谷渾的合圍完成。二月二十五日,牛心堆附近兩軍發生交戰。雙方近二十萬兵力戰,雙方從日出一直戰鬥到日落,戰場之上鮮血伴著融化的積雪,把幾十裡方圓的土地都染成了紅色。在一場大戰過後,殲敵兩萬餘人。吐谷渾藉助騎兵優勢,突出重圍,一路向西南逃竄。
大唐軍一路層層設防,使得吐谷渾的大軍始終無法擺脫唐軍主力的跟蹤追擊。
四日後,薛仁貴於烏海設伏,手下三千人馬整整攔截吐谷渾四萬多大軍一日。其間,薛仁貴更是數度衝進敵軍陣營,連挑敵軍十餘名戰將,令敵軍軍心大亂。等到黃昏時分,唐軍主力趕到之時,薛仁貴手下士卒已不足一千,卻令敵方沒有前進一步。
見到大軍趕到,薛仁貴怕敵軍拼死一搏,主動讓出道路,放吐谷渾大軍透過。吐谷渾大軍見到道路讓開,後面唐軍主力又尾隨其後,疲於奔命之際紛紛搶行,造成隊形大亂。唐軍主力見狀迅速跟上掩殺過來。吐谷渾在留下一萬多具屍體後倉皇逃脫。
又五日,唐軍副總管薛萬均、薛萬徹率領一萬五千騎兵,連續兩日日夜不眠趕到赤水源,在吐谷渾大軍來到之前設下埋伏。等到吐谷渾大軍來到近前,伏兵四起衝向敵軍。連日來的作戰,吐谷渾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