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2/4 頁)
隊的保護,輜重營和工兵營的安全也就沒有了保證,一旦遇襲後果就將是毀滅性的。
十萬大軍,再加上輜重營、工兵營,在前進的時候是一支非常龐大的隊伍,即便是在平原之上行軍,那也是綿延十數里的隊伍,一旦進入到山區,遇到道路崎嶇或者是狹窄的路段,輜重部隊只能排成單行前進的時候,整個部隊相差出一天,也就是數十里的路程,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好比像現在這樣,先鋒部隊已經到達了山區外兩三里的丘陵地帶,中軍部分則剛剛抵達山腳下,而後面的輜重部隊卻還沒有抵達山頂,無形中已經來開了近十里的路程。
先鋒部隊目前的任務並非是順著火勢前進的方向前進,而是在丘陵地帶尋找進入地下工事的通道口。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到活口,最好還是懂得大唐語言的活口,以便了解倭國人的具體佈置,不然的話在與這些會打洞的地老鼠們交戰的時候,不定還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呢。
尋找進入地下工事出入口的工作,比李恪預計的要簡單得多。畢竟當初整個丘陵地帶被大火和濃煙籠罩以後,要想不被活活的嗆死在地下工事內,就必須要離開地下工事。而當那些個倭國人在倉促逃生的時候,是不會有時間想著將那些個通道口的大門關閉上的。
當李恪等人登上了一座丘陵的頂端的時候,首先映入進他們眼簾的便是遍地的屍體。這些個屍體全部都分佈在背對大唐軍隊過來的一面,所以大唐的軍隊在抵達這裡之前是看不到這一面的悽慘景象的。散佈於整個丘陵下半段的屍體,有近一半的數量已經被大火燒成了焦炭,這些個燒焦的屍體基本上都分佈於遠離丘陵的地帶。剩下的近半屍體雖然並沒有被火燒過的痕跡,或者痕跡並不明顯,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面部表情無比的痛苦,並且全部都是將手放在頸部。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是死於窒息。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令所有人都感覺到有些意外的發現,那就是這些個死於窒息的人,絕大部分都是身穿竹片或者木片製成的盔甲的壯婦和少年,只有極少一部分才是成年男子。由此眾人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那些個跑得比較遠的,最終被大火燒焦的屍體,應該就是成年男子。他們在大火燃起之初便率先逃出地下工事逃命,但是他們畢竟還是沒有大火,或者說是沒有被風出動的濃煙移動的速度快,在被濃煙嗆得他們窒息倒地以後,最終沒能逃脫被烈火焚燒成焦炭的命運。而那些個婦女和少年在與成年男子爭搶逃生的權力的時候,明顯地處於下風,所以他們在離開地下工事的時候,明顯的要慢於那些個成年的男子們,所以當他們離開的時候火勢已經過去,只不過濃煙尚未散盡,所以他們雖然逃出了地下工事,卻仍舊沒有能夠活下來。
當初大唐的軍隊在連續不斷的炮轟的過程中,曾經不斷的將神威大炮的位置向前移動,最終導致了山外的六座丘陵完全的被炮火所籠罩。如今這六座丘陵已經完全被大唐的軍隊所佔領,而且沒有受到任何的騷擾和抵抗。經過仔細的清理戰場,士卒們將戰場之上發現的倭國人屍體數量呈報了上來,數量竟然高達一萬兩千餘人。在看完這個數字之後,整個大唐的高層除去李恪之外,所有人的心中都是沉甸甸的,他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在之前的薩摩國境內,根本就找不到哪怕是從七八歲一直到七十歲以內的人口。原來這些人早就已經全部都投入到了戰鬥當中,並且全部都已經戰死。
同時他們都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一直以來都是倭國人主動地挑起與大唐的摩擦;而大唐卻從未主動地挑起戰爭,甚至於非常的善待於他們派往大唐學習的使者,可是他們為什麼要如此的對待大唐。只從自大唐軍隊登陸以來所見到的這些個作戰工事來講,就絕非是三年五載間可以完成的。兩國之間到底有著怎麼樣的仇恨,以至於這個國家從上到下都對大唐抱著濃濃的敵意。
房玄齡這個時候對著李恪問道:“遼王殿下,老臣一直都不明白殿下為何會對倭國抱有敵意,到了今時今日雖說有些明白,但是仍有不能想通的地方,還請殿下釋惑。那就是我國為何要針對我大唐?”
李恪嘆了一口氣說道:“其實這個原因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就好比是我大唐建國之初的北方遊牧民族突厥,他們為什麼總是要侵犯我大唐的領土,其實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他們要生存。每逢大災之年,他們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活下去,就不得不來我大唐掠奪。或者說他們的人口在一段時間內暴漲,為了生存他們同樣也要來我大唐掠奪。而這個倭國也同樣如此,他們所生活的這四大島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