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剛看到內蒙政法類名記湯計的文章,發生越獄案的呼和浩特二監監獄長張和平被免職,政委劉建賓及副監獄長停職檢查。
說是新聞,其實屬於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從案發,多數人恐怕早就有這個預料和判斷了,早晚而已。
筆者和張和平及其他二監領導均有過一面之交,工作上的事情。張和平身材魁梧,劉建賓文質彬彬,兩人配合得很好。張和平應該過了退休年齡了,今天從網上的訊息也得到證實。越獄案發,他被免職和正常退休區別不大。其他人有些可惜,但百密一疏,發生這麼大的事情,監獄管理中的問題顯而易見,領導責任肯定是要負的。
當然,監獄內部有關人員恐怕也會受到處理,監獄管理局乃至司法廳領導恐怕也會受到牽連。這一切都需要調查核實後才會有結果。
與內蒙古司法系統對比鮮明的是,呼和浩特乃至內蒙古公安機關正在為緝捕四名逃犯而歡欣鼓舞。67個小時,抓捕成功,當然應該歡欣鼓舞。顏炳強局長作為專案組長,在央視及各大媒體頻頻亮相。行伍出身的他,在這次行動中充分表現出了戰役指揮能力、協調能力、動員能力、與媒體和公眾的溝通能力。我們的公安民警在關鍵時刻表現神勇,跑得動、追得上、打得過,展示了全警大練兵的成果,也用行動書寫了內蒙古公安“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忠誠。公安慶功是必然的,和林縣的那位受傷新警,應該記功,擊斃一名逃犯的民警應該記功,用車撞翻三輪車的政委應該記功,顏局長應該記功,全體參戰的公安武警官兵都應該記功。
一件事,兩個執法機關一個慶功,一個被問責,不只是巧合。當然,不能因為一件事,一個突發事件,就斷言一個系統和部門、單位的工作。向犧牲的監獄民警表示悼念,向辛勤工作在監獄系統每天面對專政物件的監獄民警表示敬意。同時,向內蒙古公安民警表示感謝,是你們及時抓捕逃犯,消除了人們的恐慌和憂慮,是你們的工作,給了人民群眾一個和諧安定的生活環境
領導“冒著隆冬的寒風”不妥
今天我又從電視裡看了一下《內蒙古新聞》。說實話,不太喜歡看內蒙古電視臺的新聞。原因很多,主要是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新聞,還有就是播音員看著讓人難受。尤其是那幾個男播音員,難看不說,穿個西服也穿不好,要麼是西服顏色太難看,要麼是領帶不協調,似乎處處提醒著人們內蒙古是邊遠貧困落後地區。女播音員除了李琳外,都像縣廣播站的主持人,讓看慣了中央和兄弟省市衛視高品質節目的觀眾難以接受。
當然,節目沒有吸引力主要是內容的問題,除了領導開會、領導剪綵,就是什麼工程上馬、形勢一片大好,還有就是自治區領導接待了中央一個企業的老總,諸如此類。歸根到底,是離老百姓太遠,還不如《新聞天天看》和經濟臺的那個叫不上名的有關家長裡短的節目。如果每天都有胡春華任書記或者二監跑了犯人一類的節目,估計收視率肯定高。
話題扯遠了,還是說說“冒著隆冬的寒風”吧。今天看新聞,主要是想胡春華上任一段時間了,看一下電視臺有什麼關於他的報道。誰知頭條新聞第一句話就讓我極不舒服。這條新聞是關於胡書記到赤峰、通遼調研的,可能意在說胡書記很辛苦很深入基層和群眾,但效果不好。在這個季節,在內蒙古,到處都是冰天雪地,寒風凜冽,這一點都不奇怪。全區各地各行各業人民群眾,都在冒著凜冽的寒風辛勤工作。且不說野外作業的人們,就是上班族,哪個不需要頂風冒雪。偏偏電視臺的記者看到胡書記“冒著隆冬的寒風”了。作為人民公僕,到人民群眾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走走看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否則怎能瞭解民情呢?封建時代的官員還提倡微服私訪,何況我們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共產黨的幹部呢?我想胡書記自己不會感到下基層調研是辛苦的事,但電視臺卻把胡書記與人民群眾的距離拉大了。
新聞從業人員作為黨的喉舌,要真正貼近人民、貼近生活,為人民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不要幫倒忙。內蒙古的新聞工作者要更好地宣傳內蒙古,要讓全國人民、全世界都知道,內蒙古人早就不騎馬上學上班了,內蒙古也通上火車了。
認認真真走過場
一年一度搞總結。組織部考核單位領導班子,單位考核處室,處室考核個人。沒看出組織部的考核有什麼新舉措,單位和處室的考核仍是老樣子。但形式重於內容和結果,用領導的話說,是“認認真真走過場”。*測評結果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多數同志是合格的,還有部分同志是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