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本社會的全部。它們是日本發達、繁榮光環下的角落。我進去了,看到了,用一個外國人的眼光觀察一個赤裸裸的世界。與此同時,周圍人看我的眼光不同了。這也成為我當初回國時的擔心和顧慮。當我以“破釜沉舟”的心情,拿著最有爭議的錄影帶給央視國際部領導看,沒想到他看完後平靜地說,“有些題材的確不適合中國國情,但製作水平和方法是很專業的。別太擔心,把在日本電視臺積累的經驗運用到今後的工作中就好。” 一輩子感謝國際部領導和《正大綜藝》的同事們,他們在我感到困惑、無助的時候托住了我的夢。
國人的開放倒把我這個“見過世面”的人嚇著了
回國後終於過上了日常的生活,做著正規的節目。往日的名氣,包括對這段日子的記憶漸漸遠離了。前些日子,在機場候機的時候,看到書店裡擺著一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老師做過的關於中國某某省的風月場所的調查報告。似覺熟悉,買來一讀。其中有一個觀點抓人眼球:現在批評她們的人已經很多了,再多一個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並不能改變現狀。但是,現在還很少有人能夠站在一個平等、關懷和幫助的角度上來對待她們,這就使我們的工作非常重要。在一大袋馬鈴薯中加一個,沒什麼意義,但是如果把這個馬鈴薯給一個飢餓的人,意義就很大了。
這位老師和他的團隊很不容易,在採訪的過程中吃了不少苦。不僅要扮成安全套的生產商同媽咪們討價還價,還要面對警察或聯防的審查。與其相比,我要幸運多了。在日本,從來就是在明裡或暗中的重重保護下“明目張膽”“堂而皇之”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但在採訪過程中同樣需要面對一個最艱難的問題;就是如何獲得她們的信任。開啟這扇門的鑰匙就是“尊重”兩字。
在日本的採訪中,大多數坐到鏡頭前的人是非常配合的,經常會給你意外驚喜。這當然不是每一個節目都可以做到的。女孩們中有的漂亮得晃眼,有的清純如少女,讓你在心中不禁大呼可惜。在拍攝過程中,談話是在極為平和、平等甚至是女孩之間說悄悄話的氛圍中進行的。我說的不多,主要的工作是傾聽和做出女孩子特有的自然反應。上訪談節目,女孩子們的目的非常明確,想增加自己的曝光率,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掙更多的錢。
她們理直氣壯,還有幾個理由:首先,日本整個社會對性的觀念和中國傳統的觀點有所不同。特別是女孩子在結婚前的多方嘗試,一般不會受到社會上的道德指責。但在結婚後大多數的女孩子會有一個巨大的變化,恪盡職守地相夫教子。過去,該見的都見過了。現在,該踏踏實實地珍惜這種緣分了。
其次,這是一個已經形成規模的上稅行業。用她們的話來說自己是“職人”。電視臺選擇的採訪人物;雖是風月中人;但服務、曝光是有限度的。我們的底線就是舞女、陪酒女和按摩女。在這方面,日本有著明確的法律規定。換句話說,這最後一層面子還都留著。接受採訪的時候,有些女孩兒雖是偶爾會戴上各色可愛的面具來遮掩,但對我們提出的問題都是盡其所能,傾囊相告。即使我真的出言不遜,有“說教”嫌疑的時候,她們也不會在臉上顯出太多的反感,更不會拂袖而去。
2。走進“禁區”(2)
從效果來看,其實是彼此把對方都嚇了一跳。她們吃驚於同齡人中竟還會有這樣“封建”的想法?!我吃驚於這種自己的命運由自己主宰的主流“放縱”觀念,無意中被我打破後;反而成為一個大賣點。而我的這種反應完全出於從小就受過的中國傳統教育,它融於我的血液中,形成一種本能。日本的近代發跡史中有它的無奈與悲傷,也許自從美軍在日本登陸後,當時滿目瘡痍、窮困潦倒的日本社會中,為了讓一家人活下去而徘徊在兵營邊的女孩日益增多。日本人既痛心疾首,又無可奈何。在這以後日本騰飛了,生活富裕了,人們對風月場所的事已經心照不宣,有太長的時間沒人提醒過有“貞操”這個話題了。
中國呢?回國後,國人的開放意識之強,反而把我這個“見過世面”的人嚇著了。我在大學時曾選過一門課叫做環境經營學,主修在日本經濟騰飛的時期;由於對環境的巨大破壞而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其中包括對人類的傷害。記得當時課堂上老師展示了很多照片。那些得了各種怪病變得奇形怪狀的人,一張張痛苦不堪,甚至是猙獰的面孔;至今還出現在噩夢中。正如環境問題一樣,在精神環境上,中國是否也要經歷一個汙染嚴重的時期,才能學會反省呢?
前一陣在《新聞調查》的關於中國同性戀的選題中看到這樣一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