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蒸汽機是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大約在公元100年,希臘人希羅發明了一種叫做汽轉球的玩具,汽轉球主要是由一個空心的球和一個裝有水的密閉鍋子以兩個空心管子連線在一起,而在鍋底加熱使的水沸騰然後變成水蒸氣然後由管子進入到球中,最後水蒸氣會由球體的兩旁噴出並使得球體轉動,這是蒸汽機最早的應用,只不過希羅並沒有持續研究下去,只是將其當做一件好玩的物品。到了17世紀中,歐洲科學家才開始製造了第一臺蒸汽機的工作模型。大約一百年後,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最終使得蒸汽動力走上歷史舞臺,在隨後的一百多年裡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動機,後來才逐漸讓位於內燃機和汽輪機等。
1807年美國人羅伯特?富爾頓第一個成功地用蒸汽機來驅動輪船,從此改變了輪船的驅動動力。
如果我能夠研製出蒸汽機,就會比歷史提前500年,儘管五百年的跨度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瞥,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技的更新越來越快,特別是歐洲的工業革命後,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社會的發展也不為過。
宋朝的鋼鐵煤炭等基礎工業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既然如此,那我就先來嘗試下工業革命,否則依靠單一的人力,畜力是無法產生質的變化。
一般認為,蒸汽機、煤炭、鋼鐵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三項主要硬體因素,如果蒸汽機能夠研製出來,那我就有了工業革命的基礎了。
想到這裡,我忙道:“小七,你去告訴全覺,沈逸秋,讓他們結束後來御書房。”
“是,官家,小的立刻就去。”
蒸汽機的原理我大致知道,不過要變為實物,還得依靠這個時代的科學家們。
“玖兒,燒一壺水,並讓它一直開著。”
“啊,一直開著,這是為何?”
我笑笑道:“一會你就知道了。”
水燒開後,蒸汽不斷衝擊著壺蓋,噼裡啪啦響個不停,全玖好奇地看著,也不問我原因。
我也沒有去作解釋,只是盯著略微顯現的煙霧,沉思不語,直到沈逸秋,全覺的到來。
“皇上。”
“沈先生,全覺,你們來看看。”我指著燒開的壺道。
兩人不明所以:“這是?”
這只是一壺燒開的水。
他們知道我不會無的放矢,和全玖一樣好奇地問道。
全玖笑道:“就是不知道官傢什麼意思呢。”
“水燒開了,產生了汽,汽往上衝,撞擊著壺蓋,如果這汽再大點,是不是就能撞開壺蓋呢?”我看著一臉茫然的三人說道,“朕叫你們來,是想研製一種新型動力源……蒸汽機。”
“蒸汽機,是什麼?”
“用蒸汽來推動活塞在氣缸之內做反覆運動,透過連桿帶動飛輪旋轉,將往復運動變為圓周運動,而飛輪反過來又帶動換向閥,改變活塞兩次的進氣與排氣關係,實現機械自動換向,維持機器連續執行。以這種方式作為動力的機器就叫做蒸汽機。你們再來看這壺水,如果產生的蒸汽足夠大,就能撞開壺蓋,也就是活塞,活塞上衝後就能帶動所連線的物體發生運動,從而提供動力。”
“這?皇上,這個。。。。。。”沈逸秋,全覺二人都有些語無倫次。
“一旦這種動力能夠運用到生活中,那可就是翻天覆地了。別的不講,就說說鉅艦的動力吧,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戰船,其速度會得到極大提升,而且不再需要大量的水手,只要能夠保證蒸汽的不間斷,即便神州號再大一倍,即便船身全部都由鋼鐵打造,同樣也可以輕鬆自如地在水中航行。”
“這也太匪夷所思了啊?”全覺驚訝道。
“呵呵,時代每天都在進步,說不定以後人類還能飛昇上天呢。”我知道這些新鮮概念早已超出了這個世代人們的認知,即使是沈逸秋這樣頂尖的科學家也一樣無法想象。
我接著道:“你們都看過朕的物術簡要吧,上面還有不少類似的能量轉換,如水車,風車,就是將自然之力轉化為其它能量。”
全覺問道:“恩,看過。”
“蒸汽機也是一種能量轉化的機械裝置。”
“這個真能實現嗎?”
“當然可以,朕可是金口玉言,不會張嘴亂說的。”
“皇上,如果要產生極大的蒸汽源,就需要大量的煤吧。”
“是,我朝的煤炭採集地大都集中在北方一帶,這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