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 頁)
行軍事策略面試。”
雖然事先我已經想到了招募將領的困難,但卻沒有想到只有區區五人報名,而這五人似乎也不被陸秀夫看好。看來一將不是難求,而是太難求了,難怪歷史上的南宋打不過蒙古。
招募處所貼出的啟事中只是言明瞭招募大宋皇家軍高階將領,如果言明是要招募類似廂指揮使這種高階別的,估計連報名的人影都見不到了。
我無奈道:“等你們面試完將這些人的資料交給朕稽核吧。”
“是,陛下。”
喜歡讀歷史,看故事的後世人都知道,南宋初年有支著名的岳家軍,軍中猛將如雲,儘管有著小說的誇張,但卻讓金人言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這可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僅僅過了百年,宋朝軍隊竟然凋零如此。
“如果沒有合適的大將,就只能先從原禁軍將領中選拔了。各位愛卿,你們有何建議?”
“陛下。”兵部尚書範文煥出列道,“臣有本奏。”
“範愛卿,有何建議?請說。”
“陛下,跟隨夏貴將軍前往淮南西路的禁軍將領中有很多年輕小將,這些人中有不少還是本年的武舉,頗有潛質,臣以為,可以從他們中選拔。”
陸秀夫道:“臣附議,範大人提議甚好。”
聽範文煥這麼一說,我也想起當時兵發廬州之際,我特意吩咐讓兵部和樞密院多挑選些年輕小將讓夏貴帶上,以期鍛鍊他們的實戰能力。從夏貴發回來的戰報來看,這些小將們的表現大都可圈可點,尤其是本期武舉史玉琪和棄文從武的韓震二人的表現優異,更是得到了夏貴的好評。最關鍵的一點是,他們沒有大多數宋軍將領的怯敵心裡。
“範愛卿,此法可行,准奏。你以兵部之名,令淮南西路制置使夏愛卿將本次廬州之戰中這些小將們的詳細情況傳回臨安,朕先看看。”
“是,陛下。”範文煥道。
“恩,朕以為還是做好兩手準備吧。範愛卿,陸愛卿,兵部和軍務院一方面做好原臨安禁軍將領的推薦,一方面等夏貴的奏摺,臨安戰區和廣南戰區需要至少五名廂指揮使,人數不少。”我停了停道,“另外,朕明日再去現場看看,這最後一天的將領招募希望能給朕帶來一點驚喜吧。”
“是,陛下,臣等遵旨。”
“退朝。”
徵兵募將的最後一日,我帶著方靈,袁棘和小七再次來到同樂樓附近的招募點。或許是受後世電視劇和小說的影響,我覺得最精彩的場面就應該發生在最後的時刻。
十月的臨安,已經寒意泛泛,這日,天氣陰沉沉的,更讓人覺得有種寒冷之感,好在我的身體情況已經隨著武藝的提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並沒有覺得很冷。我們坐在招募點旁邊的一間敞開式的茶鋪裡,點了一壺茶和幾樣糕點。我依然帶著面具,和方靈等三人邊喝茶聊天邊看著招募點的情景。
令人失望,這最後一天的情況甚至還不如早些天,連前來諮詢的人都很少了。直到未時末(下午三點)也沒有一人報名應徵。
方靈見招募點計程車卒們已經開始收拾東西,嘆了口氣道:“哥,看來是無人前來了。”
我點了點頭,有些氣餒道:“恩,希望其它兩處有所收穫吧。小七,結賬,我們走。”
“軍爺,等等,我,我來報名。”
“這位兄弟,時辰到了,我們已經截止報名了。”
當我們轉身走出兩步,聽見背後傳來一陣說話的聲音。
“咦?莫非還真是應了書中的描述,精彩處都在最後才會出現。”我暗道。
“軍爺,我,我大哥,大哥因受風寒,至今還趟在客棧,能不能,通,通融下。”我們回頭看去,只見一位身穿灰衣的大漢正站在招募點前。這大漢身材魁梧,濃眉大眼,約莫三十歲,雖然衣衫簡陋,卻也頗有幾分英武之氣。
“這位兄弟,軍中自有軍規,我們也不敢違反軍令,你以為這是請客吃飯啊。”
“軍令如山,這,這點我當,當然明白,只是,事情特殊,還望軍爺,軍爺們擔,擔待下。”那大漢有些結巴道。
主事的小校官道:“兄弟啊,既然你知道軍中有軍令,就不要讓我等為難了。”
灰衣大漢想想也是,似乎覺得這位校官所言之語無可反駁,愣了一會便轉身朝我們的反方向離去。
“跟上去看看。”
那大漢的速度極快,好在我練了一年的武藝,這才堪堪能夠跟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