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2/4 頁)
,田家的茶水實在難喝,不過我在後世也習慣於各種茶葉的味道,喝起來倒也沒覺得什麼。
“田老先生,有關東康坊拆遷一事我有所耳聞,此次前來拜訪老先生的目的就是想針對此事做一報道。”
“呼延公子想知道什麼,請儘管問。”
“老先生,臨安府衙對於這次拆遷有無合理的補償?”
田銘道:“對於坊裡的拆遷善後,臨安府的安置補償倒也算是合理。”
“那先生為何不願搬遷呢?”在來此地之前,我一直以為是拆遷費不合理所造成的,“何況臨安府要在這裡修建一座百姓活動廣場,這也算是一種利民的公益事業,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田銘臉上略顯尷尬,道:“公子有所不知,此屋乃是先祖留下的唯一產業,老夫一脈在次居住了近百年之久,自是不捨得離去。當然,老夫雖是愚鈍之人,但也讀過幾天書,並非不明事理之人。臨安府衙的行為本該是件善事,但府衙之人事先並沒有和坊裡之人商議,便一紙公文下放,這倒罷了,最令老夫難以接受的是,負責此處拆遷的鴻運建築商行態度蠻橫,老夫之子看不慣,便發了幾句牢騷,沒想到卻招來了對方的辱罵,若非當時在場的臨安衙役勸阻,鴻運商行之人便欲動手打人。後來那鴻運商行之人竟然惡人先告狀,到臨安府衙說我田家強行阻礙他們的拆遷。”
田銘喘了口氣,繼續言道:“再後來,那臨安府衙下文,說我家擾亂臨安府的統一部署,並說臨安知府事潛大人有令,限時勒令我家搬離,否則會由府衙強行拆除。東康坊裡也有幾家和老夫類似,但因為懼怕鴻運商行的勢力,已經妥協。老夫略知律法,知道我朝的私有財產是受保護的,一怒之下,老夫便將臨安府告到了臨安通判處,那通判不願意接老夫的訴狀,老夫又將訴狀遞到了刑部,不過至今也無下文。”
“臨安府衙?鴻運商行?”
田銘嗯了一聲道:“公子,大致情形便是如此。”
我身後的沈墨小聲說道:“公子,這鴻運商行我也聽說過,乃是臨安城有名的建築商行。”
我想了想問道:“老先生,那你認為自此次拆遷中,臨安府衙的做法有何問題嗎?”
“公子,老夫覺得臨安府衙應當在事前和本坊百姓多加溝通,官府不該只顧自己的利益和政績,也當重視百姓的利益,比如這次東康坊的拆遷,老夫以為臨安府衙就該派人來此加以宣傳,讓大家理解支援官府的決定,而不該直接就讓鴻運商行之人前來執行拆遷事宜。當今皇上十分重視民生,常言道,君輕民重,而下面的官員卻沒能及時跟上皇上的思維,還是以官威為重,長此以往,對於官府的名聲不利啊。”
第285章 臨安府
第285章臨安府從田銘的說法中,我知道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儘管只是田家單方面的說辭,但我相信田銘不至於亂講,古代的讀書**都潔身自好,看重名節,不會隨意編造謊言的。
臨安府衙對於東康坊拆遷的補償是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其問題點應該是官府對此不夠重視,沒有及時地去和當地居民做好對話及溝通工作,只是簡單地將拆遷事情交給了鴻運商行。而鴻運商行自然是以利為先,按照以往的經驗,當遇到問題時,他們便會借官府之名,狐假虎威,一陣恐嚇之下就能將事情輕鬆解決,或許這一次他們沒有想到東康坊裡的田家竟然不吃這一套,而且懂得律法,還會上告。
上告和後世的**本質上也沒有多大區別,都是弱勢群體的一種無奈表現。
“公子,現在回宮嗎?”離開東康坊後,小七問道。
“不急,臨安府衙就在東康坊的西北面,離此不遠,我們去見見潛說友吧。”
過望仙橋,繞道天街,向西一千米左右便是太常寺和秘書省,再往西約五百米就是臨安府衙的所在地了。
快到府衙門口時,我道:“小七,你去通知下潛說友,就說呼延公子到訪。”
小七會意道:“是,公子。”
沒多久,就見潛說友跟著小七急匆匆地走出衙門。
潛說友見我站在府衙門外的石獅旁,連忙上前作揖行禮道:“見過呼延公子,公子,有事召喚潛某即可,最近臨安天氣寒冷,何敢勞煩公子大駕。”
我淡淡道:“屋裡說話吧。”
“是,公子,請。”
進入府衙,我隨著潛說友徑直來到後院。穿過幾處迴廊,迎面所見的是一處小花園,園內的花朵大都已經枯萎,雜草開始叢生,似乎是很久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