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頁)
拿破崙故意將他排斥在提爾西特會談的大門之外。拿破崙給予過塔列朗數不盡的錢財,又為他在貝里購置了最大最昂貴的瓦朗塞城堡,而且還將他封為貝涅維特大公。拿破崙所希望的是塔列朗能完全服從於他。可是,塔列朗竟敢厚顏無恥地給他上課、給他提出種種建議。更不能忍受的是,塔列朗還嘲笑拿破崙努力扶植平民出身的白痴們組成新貴階層,說這些人除了能在戰場上大量殺傷敵人外其別無長處。拿破崙為了封住塔列朗的口,封他為選君侯,並加封為皇家內侍,這意味著每年增加50萬法郎的薪水。這對拿破崙又有何難?他強令教皇從被充公的地產中拿出2;600萬法郎。拿破崙的錢櫃裡是滿滿的。被誤導的波蘭農民以為拿破崙是他們的朋友,法國的財務大臣戈丹和財政大臣莫利昂知道事實上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現在,拿破崙掌握了對付塔列朗的證據——包括他和歐洲一些有影響的人物,以及與拿破崙最親密的軍官和官員的通訊。
塔列朗在1807年7月的第一週,離開提爾西特後,慢慢回到巴黎,一路思考著拿破崙在涅曼河採取的非常舉動和自己未來的前途。他做出了決定,向拿破崙遞交了辭職信。於是,拿破崙很勉強地將外交大臣換成了惟命是從的原內政大臣康佩尼。雖然康佩尼作為外交大臣無法和塔列朗相比,但至少拿破崙在執行歐洲擴張政策時,少了一塊絆腳石。“皇帝連續擊敗了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現在他手中掌握著歐洲的命運。他可以扮演一個如此偉大而崇高的角色了!”塔列朗後來追憶道,“但是,他完全不瞭解真正光榮之所在。”拿破崙釋出愚蠢的柏林敕令和簽訂提爾西特和約之後,法國陷入中歐和東歐的泥潭,最終將法國引向了毀滅,也使整個歐洲此後數十年陷於混亂和分裂。好像這還不夠,在拿破崙回到法國之後,制訂了將法國進一步引向戰爭的政策,導致了伊比利亞半島的長期紛爭,最後終於使拿破崙和法國成為歐洲的手下敗將。前外交大臣深思道:
()
我對我所見所聞感到十分憤怒,但是在提爾西特,我必須壓制怒火。我不想,或者說我不再希望成為歐洲的劊子手……我喜歡拿破崙,我甚至非常讚賞他這個人,雖然他有錯誤。
在他還願意接受真理的時候,我對他是一片赤誠;的確,我後來仍然如此……我為拿破崙皇帝效勞這麼久,因為我認為他一切都是為了法國的利益。但是,自從我看到他(在奧地利、德意志、波蘭和西班牙)發動了結果可能葬送法國革命的冒險事業那天起,我就離開了外交部。為此,他不原諒我……1807年,拿破崙放棄了(法國最好的外交政策),我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我難以違心地執行它,直到提爾西特和談之後,我才辭職。實際上,我的這個決定並不像看上去那麼輕而易舉。
後來,對於法國的損失因不再有他作為外交顧問和大臣而遭到的損失,塔列朗僅自我解嘲地說:“外交大臣康佩尼和我之間惟一的差別是——如果皇帝要他去砍一個人的頭,他會在一個小時內執行這道命令,而我會在幾個月後才執行這道命令。”
塔列朗離開外交部後,拿破崙在制訂對歐洲其他地區以及北非國家的侵略計劃時,少了一個意見不同的強勁對手;然而在提爾西特之後,他也完全不願再聽取任何人的意見,他變得更加獨斷專行。
失去了塔列朗被證實是法國和拿破崙的真正災難,雖然拿破崙後來不止一次懇求塔列朗回到外交大臣的位置上來,但已是覆水難收。拿破崙不能饒恕塔列朗當眾不給他面子的行為——為了挽回面子,拿破崙宣稱是自己“解除”了貝涅維特大公的職務,就如同他早先“解除”佈列納的職務一樣。
書包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十七章 伊比利亞(2)
但是,內閣的危機並沒有就此終結。當康佩尼在8月中旬剛搬進外交部時,拿破崙出人預料地任命原法蘭西銀行行長克雷特取代康佩尼為內政大臣。內閣改組尚未到此結束。身為瑞士納夏泰爾大公的貝爾蒂埃,被調離陸軍大臣一職。後來的費爾特雷公爵、被人稱為“書桌將軍”、“墨水元帥”克拉克將軍頂替貝爾蒂埃,任陸軍大臣。拿破崙的選擇十分糟糕。克拉克不僅不能和貝爾蒂埃相比,而且也缺乏忠誠,與波旁王室暗中來往。
內閣風波並未到此結束,因為宗教事務大臣約瑟夫·波塔里斯病逝,需要物色一個能執行拿破崙的宗教政策並能和羅馬維持外交關係的人。拿破崙選擇了國務大臣比戈特擔任該職。此外還有其他一些人事更迭:由於朱諾將軍和卡羅琳·波拿巴·繆拉之間的人所皆知的曖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