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做冥器,是陪葬品的意思。
蔣忻點點頭,沒有說話,掏出白手套和小巧的放大鏡細細看了起來。
徐久照也湊到跟前觀察這批陶瓷,這時李大伯把另外一個小箱子裡的東西也都放了上來。這些就是典型的唐代陶瓷了,唐三彩陶俑。其中,有人俑,仕女俑,還有綿羊俑和一個顏色還算是鮮亮的綠釉方枕。
看著那方枕,徐久照暗暗點頭,這裡邊也就這件方枕看起來還算是不錯了。
其他的則因為多年在土裡埋藏著,出現了很明顯的土咬痕跡,腐蝕滲入釉面,釉面脫落氧化褪色明顯,陶瓷的表面上甚至還有很小的孔。
徐久照抱著胳膊細細的看了一圈,雖然都是毋庸置疑的唐代品,因為品相的問題,實際價值卻不怎麼高的樣子。
他湊過去跟蔣忻低聲說了幾句話,蔣忻點點頭。
這些陶俑每個差不多能在2萬的價格左右買入,6萬5左右賣出。而那些陪葬的罐,缽,壺,還有盤,因為唐代技術所限,實際上只能被稱為低溫陶瓷,算不得陶瓷精品。每樣的價格也就在幾萬而已。
說實話,生坑(剛挖出來的)的出土古玩自然是比不上熟坑(出土之後經過把玩,帶有包漿)和傳世的。尤其是儲存完好的傳世精品,曾經在英國的拍賣會上,唐三彩馬拍出了400多萬英鎊的高價。
不過那得是品相完好的,像是這一批古董——褪色、氧化、腐蝕滲入釉面都全了,自然是賣不上高價的。
蔣忻也沒有指望每一次出來都能掏到價值百萬以上的好貨,那種情況是很少的,大多數都跟這一次和徐久照第一次跟他出去的那一次一樣。
蔣忻歪著頭心裡一陣盤算,這批品相不太好的唐代陶器和陶俑的市場反應也還可以,也有一些愛好者喜歡收藏唐三彩和唐代陶瓷。
中福古玩城裡的是精品店,實際上博古軒在東臺路那邊還有一個店鋪,這件綠釉方枕可以放到精品店,而其他的那些則放到老店面裡。
盤算了這些,蔣忻就開始跟李大伯談價錢了,雖然李大伯跟蔣衛國有多年的交情,不過在商言商,李大伯對於價格還是寸步不讓的。
而且李大伯的意思是蔣忻如果想拿這批貨就要打包帶走,這讓蔣忻有點不情願,因為不只是櫃檯上的這些,大箱子裡邊還有一些帶殘的和壓根就沒有清理乾淨的。
徐久照彎腰看了看大箱子,這裡邊還有脫落了碎片的陶俑,他能夠理解李大伯為什麼一定要打包賣,像是這種殘品在他這種人流量不大的縣城裡只能成為滯銷貨。
徐久照的眼睛往角落裡一大塊東西望去,那是一大塊土疙瘩,邊角上露出一個方方厚厚烏黑的陶塊。
徐久照眉頭皺了一下,伸手戳了戳這塊非常結實的土塊,嘩啦又掉下來一塊硬邦邦的土塊。
這是賣家直接丟給李大伯的,實在懶得清理這塊看起來沒什麼陶瓷在內的土疙瘩。
徐久照歪了歪脖子,依稀在陶塊上邊看見半拉字。他皺著眉毛認了半天,好像是個“建”字的上半邊。
帶字的陶塊?
目前已知最早帶著明確款識的陶瓷是從宋代開始的,這塊陶塊上有字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徐久照回頭看了看正在討價還價的兩人,他轉過頭小心的一點點的掰開硬硬的土疙瘩。
陶片漸漸的露出更大的部分,徐久照失望了,這甚至不能說是陶瓷而是單純的低溫陶。而且這個形狀怎麼看怎麼不像是唐代什麼器型上脫落下來的。
徐久照伸手把土疙瘩從大箱子裡抱了出來放到眼前近看。
李大伯眼睛瞥了他一眼,見他看那塊土疙瘩沒怎麼在意,轉而認真的跟蔣忻談價。
徐久照仔細的回想,低溫陶,帶字的,不像是陶器的……
他定定的看著微微帶著一點弧度的陶塊。
難道這是個瓦?一堆唐代陪葬品的墓裡邊挖出瓦片?!
第59章
徐久照的感覺是匪夷所思,這結論很不合常理,再怎麼說唐代的人墓葬也可能粗心大意成這樣吧?
徐久照忍不住說道:“這個土塊確定是一起從墓……出土的?”差點咬到舌頭,就算知道這是挖掘的陪葬品,也不能明目張膽的說。
李大伯佯裝根本就沒有聽到那個字眼,他肯定的說道:“沒錯,就是一起出土的。”
徐久照臉上的疑惑更深了,這難道不是順手從那裡找來騙錢的?
徐久照簡直是用懷疑的目光看李大伯了,李大伯也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