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因為對方要求的是擺設瓷,徐久照就完全捨棄了實用角度的設計方案,全都是各種經典款瓶、壺、盤。每一款都留出不小的面積用來畫圖,這些圖案有的是經典的龍鳳纏枝紋,八寶紋,各種花卉紋。它們設計精巧典雅,大方端莊,高貴經典,就是高師傅歪著腦袋拿著圖稿看了半天也是提不出一點改進的建議了。
而讓馮忠寶覺得驚奇的是裝飾圖文上的文字,這些文字並不是國內的任何一種字型,反而是馮忠寶看不懂的鳥語。
這讓他驚奇極了。
“少見多怪!”高師傅白了他一眼,“平常讓你多看點書,你就是不肯。看看,關鍵時刻露怯了吧!”
馮忠寶摸摸後腦勺,討好的對著高師傅說道:“您知道這是啥文麼?”
“這是英語!不過是用花體字你就看不出來了。”高師傅無語,對馮忠寶的不學無術簡直不敢置信。
“啥?!”馮忠寶傻眼,“青花瓷上不寫中文寫英語?”
“對啊。”高師傅理所當然的說道:“往哪個地方銷售,當然要迎合買方市場。這在歷史上又不少見,元代時期的蒙文,明朝外銷瓷甚至還有阿拉伯文,清初的時候滿文……你沒見過,不代表它不存在。”
徐久照點頭說道:“是的,外銷瓷上的裝點文字儘量要符合對方的語言文字。”
高師傅把徐久照底下的設計圖稿遞給馮忠寶:“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甚至就連故事圖的圖案也要貼合對方的風格。好好學著吧,今天可是給你上了一課。”
這幾張是一個系列的故事圖瓶、扁壺上的底稿,馮忠寶低頭一看,驚訝的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這些故事圖圖案一反國內傳統陶瓷圖案的風格和習慣,上邊的繪畫風格竟然是歐洲古典主義風格!
有的是風景畫,有的是聖經故事,也有的是神話人物。
高師傅感嘆的說道:“從這些圖稿上我就能看出來小徐你花費了多少的心思,你不成功都沒有天理。”
徐久照謙虛的說:“我這也是拾人牙慧,明清開始外銷瓷都是採用的這種風格的圖案。畢竟要是畫一些國內的人文故事,外國人能一下子看懂的也沒有幾個。”
馮忠寶佩服的五體投地,簡直要給徐久照跪了。
徐久照繪畫的功底相當的不錯,佈局構圖,線條勾勒,人物表情,故事表達,沒有短板。
雖然轉換成了外國畫風,可是青花瓷的精髓還在。
距離比利時王室代表前來還有一段時間,徐久照就開始準備瓷料還有坯體。
蔣忻到了這邊整天跟政府的人各種打交道,倆人也只有晚上回到住處的時候能夠稍微溫存一番。
再有一個月就是蔣忻的生日,徐久照開始為送什麼禮物而發愁。
他的拿手禮物歷來是送自己燒造的瓷器。不用多花費什麼腦筋,是手到擒來的輕鬆夥計。
受到他這種禮物的人幾乎沒有不滿意的,都很喜歡。
不過因為是一貫歷來的作風,今年徐久照不打算這麼幹。雖然省事,其實根本就不走心。
徐久照邊思考,邊設計著現代陶藝花瓶。他答應了專門給蔣忻從新燒一個他給他精心設計的花瓶,來替代那個被打碎的。
這次的設計比起第一次做的那件《抱荷》要用心很多,可以說是集徐久照這段時間的學習成果於大成的一件作品。
因為正好趕上廠子裡邊開窯,徐久照就趕著匣缽入窯之前把這隻新作給加了進去。
他現在已經是韻文的大股東之一了,就這麼蹭一下窯爐,還是沒有人跳出來找不自在的阻攔。
韻文的改組,蔣忻是這麼打算的:古典系列的高仿瓷由高師傅負責,古韻系列則由有了幾分徐久照風格的馮忠寶負責,而現在韻色系列還沒有合適的負責人,就讓徐久照暫時先兼任。
前期的產品設計全都是出自徐久照之手,短時間還可以,不過光指望他一個人是不行的。更何況蔣忻更希望他往更大的舞臺發展,把心思更多的放在提升自己身上。
蔣忻給他一個建議是抽調韻文的幾個人給他用,同時擁有韻文和徐久照工作室員工兩重身份。
徐久照覺得這樣不太好,可是讓他單獨培養或者重新尋找合適的人手又覺得太麻煩。
十一月上旬,吳淼帶來了一位四十來歲的老外。
這位先生褐發藍眼,穿著西裝打著領帶,他舉止優雅,表情高傲而矜持。
吳淼給徐久照介紹道:“這位是特拉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