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眼光越短淺,便越有利自己執行刺殺趙國使者的任務。陳勝當然不會好心去替二王子分析此後時勢的各種演變,努力說服他改為支援合縱這麼閒得蛋痛了。
臨淄城由大小二城相互環套而成。大城為主城,主要居住著城內的平民百姓。小城為子城,不但有各衙門官署,更雲集了齊國所有公卿大臣的宅第。至於齊國王宮,則位於子城之北的大片土地。說話之間,馬車已經到達王宮了。二王子率先下了馬車,小心翼翼地賠著笑,引領陳勝向桓公臺而去。
桓公臺是王宮內部一處宏偉壯麗的建築群。建造者乃由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當年齊桓公最愛在這裡宴會賓客,眾召群臣。所以這處建築,就被稱呼為桓公臺。
這桓公臺本身非常有特色,形狀約略和金字塔差不多。臺頂有兩層,東、西、北三角陡斜,南面稍緩,建了登臺石階百多級。臺頂四周砌以灰磚矮花牆。臺頂中間再有一個高出五尺許的方形平臺,檯面鋪的是花紋方磚,典雅貴氣。
整座高臺約高十五米左右,登上高臺,便可俯瞰位於桓公臺和金鑾殿之間,那片寬闊平坦大廣場。每逢新年或重大節慶日時,登上高臺,檢閱廣場上萬軍操演,當真志得意滿,不期然便會湧現一股“萬軍在手,江山我有”的豪情勝概。故此即使平時沒有什麼閱兵典禮,齊襄王仍然喜歡留在這裡起居。
聽聞秦國黑冰臺密使已經到來,齊王連忙親自出迎。陳勝舉目凝神端詳這位一國之君。只見他頭髮鬍子都已經一片雪白,面上到處都是老人斑。其身材矮胖,精神並不見得如何旺健。使人擔心他隨時會撒手歸西。也難怪大王子和二王子近來為爭儲君之位,鬥得越來越激烈。因為他們老爹時日無多也。
本來外國使臣晉見齊國國君,按禮該行跪拜之禮。但陳勝此生,只曾跪天跪地跪父母,還有當初入門拜師,向洪門祖師至善祖師跪下拜了三拜。除此以外,世間上更無人再能讓他甘心屈膝下跪。齊王亦不例外。故而此刻陳勝對著齊王,也不過抱拳拱手,淡淡地問了聲好,如此而已。
陳勝這般行徑,本來大大失禮。但齊王少年時遭逢破國之變,即位稱王之後,又長期被位強勢得不能再強勢的丞相田單壓制。幾十年下來,早把性格中的稜角全都磨平了。更何況齊王向來奉行“謹事秦”之國策,陳勝作為當世第一大國秦國的使者,又是代表了秦國儲君嬴政而來,則即使他稍有無禮,齊王也並不以為意,當下就在桓公臺之下的點將殿裡面大排筵席,歡迎秦國密使。
戰國七雄,以秦國最強,其次就是楚國,第三則為齊國。齊王身為國君,其衣食用度,自然都有當世第一流的享受。縱使這酒宴只是臨時起意舉辦,事先沒有多少時間作準備,稍嫌倉促了些,但以帝王之家的底蘊,這場接風宴依舊安排得妥妥當當,其排場即使以陳勝二十一世紀的眼光看來,同樣堪稱大得嚇死人。什麼叫鐘鳴鼎食?眼前所見,就是活生生的鐘鳴鼎食了。
宴會大廳之內,安置有一組金光燦爛,單單是其存在已經顯得氣勢磅礴的青銅編鐘。其外觀呈曲尺形,銅木混合結構的巨大支架,分為上、中、下三層。最上層的十九件編鐘體積最小,稱呼為“琥鍾”;中間一層十二件體積中等,稱呼為“贏司鍾”;最下面一層的二十三件編鐘則是“揭鍾”,體積也最大。
每件鐘體上,都鐫刻有錯金篆體銘文,敲擊每隻鐘的正、側兩面,便分別可以演奏出勝、降兩個音。其聲音洪亮清澈,悠揚動聽。所謂“繞樑三日”,絕對不是誇張形容。
除此以外,樂隊內更有琴、箏、瑟、笙、鼓等其他不同樂器,樂師合共數十名之多。單單這副排場,現代的什麼首富,什麼名人之類,就根本沒法子跟人家比。
正文 第五章:鐘鳴鼎食(下)
擊鐘而鳴,只是一個方面;還要再加上鼎烹而食,“鐘鳴鼎食”這個片語才算完整。春秋時代,哪怕吃飯也有嚴格禮制。以吃飯來說。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齊王雖是諸侯中最高階的王,但按照禮法,他也只能用七鼎,不得逾制。
可如今已是戰國末期,天下到處禮崩樂壞,很多原先被奉為金科玉律的規矩,到現在也早就沒人理會了。所以此刻齊王為了歡迎陳勝,竟然就堂而皇之地,用起了只有天子才能用的“九鼎八簋”。也就是用九鼎所烹製,然後用簋這種器皿盛放了奉送給客人的八樣美食,又稱呼為“八珍”。
這八樣美食,分別就是:
一:炮豚(乳豬釀紅棗,包溼泥烤至半熟,洗淨後用米粉塗遍周身,放進深油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