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3/4 頁)
陳勝耳內,卻如暮鼓晨鐘,大有振聾發聵之效。霎時間,他猛地一震,心中若有所悟。收束真氣的速度,也更快了兩分。片刻之間,所有走入岔道的真氣盡數歸納回丹田之中。陳勝轉身過來,向四下遠處舉目眺望,卻又不見有人。他略加沉吟,隨即向夜空中揚聲道:“多謝前輩出言指點,在下感激不盡。還請現身相見,好讓在下能有機會報答此番恩德。”
這把聲音出現,分明是看出了陳勝的情況不妥,所以才出言指點。雖然實際上,即使沒有他指點,陳勝自己也能擺脫心魔。不過對方總是一番好意。所以陳勝依然還是領他這個人情。
那詼諧聲音又是一下輕笑,吟誦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誦音似從遙遠天邊傳來,若不留心,則模糊不清。但若用神,則字字清晰,無有遺留,分明是一種佛門奇功。
……
求票票,求訂閱……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神足再現秘中藏(上)
陳勝愕然輕詫,隨即心中明悟,再急轉身,向眼前那尊佛像看去。只見佛像懷內,此刻赫然多了一條人影。他自然寫意地斜倚佛像手臂間,手上拿了個酒葫蘆,正對著嘴巴飲酒。驟眼看去,此人體態略覺肥胖,但絕不臃腫。光禿頭頂反映出皎潔月光。一對白眉長垂過耳,雪白長鬚垂蓋著隆起的肚腹。臉膚卻幼滑如嬰兒,且白裡透紅,青春煥發。一派悠然自得,樂天安命的模樣。
如來佛像,本是神聖莊嚴,不可侵犯之物。尤其對於佛門弟子來說更加如此。而佛門五大戒律之中,更有一戒就是要戒酒。這老和尚肆無忌憚地坐在佛像之上喝酒,簡直視佛法戒律為無物。但別人看起來,卻不會因此覺得突兀和反感,反而予人以和善可親,深得自然天趣的感覺。如此作為,在陳勝看起來,竟覺得有說不出的熟悉。陡然間意識內靈光一閃,脫口叫道:“禪宗四祖,道信大師?”
禪宗佛法,向來活潑自然,明心了道,見性即佛。即使呵佛罵祖,也是等閒尋常事,更何況一些無關小節的戒律?發展到後世,中國有濟公和尚,號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把禪宗這種法門闡述到了極致。而在東瀛,同樣也有一休大師的“狂禪”,可與之交相輝映。
雖然如今只是隋唐之交,禪風還未曾發揮到日後那程度,但肯定已經有其端倪了。眼前這老和尚言語動靜,皆是一派禪風。再加上如此神功,他若不是當世四大聖僧之一的禪宗四祖道信大師,卻還能是誰?
傳說久遠之前,大梵天王在靈鷲山請佛說法,並獻金色波羅花。世尊高升法座,拈花示眾。
是時眾皆默然,不解其意,獨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說道:“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從此便傳下禪宗衣缽法脈。迦葉尊者就是禪宗初祖。此後衣缽代代相承,至菩提達摩,共二十八代,即西天二十八祖。
菩提達摩東來中土,傳下衣缽。故此他又是禪宗東土初祖。慧可在少林寺立雪斷臂,志求佛法,終得達摩所傳心印,為東土禪宗第二祖。慧可傳僧璨,僧璨再傳道信,故此道信大師就是東土禪宗四祖。
道信大師為禪宗之長。再加上三論宗嘉祥大師、華嚴宗帝心尊者、以及天台宗智顗大師,就是佛門四大聖僧。四大聖僧皆具備超凡入聖的高深修為,但他們從不捲入俗世及武林紛爭,故此江湖中並沒太多人聽說過他們。唯有深悉內情者,才知雖然寧道奇號稱中原第一人,實際上四大聖僧當中任何一位,皆能與之不相伯仲。
當日寧道奇前來,勸說陳勝放棄瓦崗軍,歸隱山林。順天應人,協助李閥統一天下。雖然後來他因為彼此話不投機而退去,但陳勝知道,這件事絕未就此了結。確切說來,事情如今才剛剛開始,後續麻煩還多的是呢。但陳勝卻實在想不到,第一個找上自己的,居然是四大聖僧的道信大師。
少林寺為禪宗祖庭。陳勝既是少林支派的洪門第八代傳人,又在《笑傲江湖》世界裡面,拜在少林方丈方證大師門下。故此他對於禪宗四祖道信大師,自然而然地就有一分先入為主的好感。更不用說,剛剛道信大師還以佛門禪音幫助自己。所以無論道信大師這次來目的是什麼,自己總必須以禮相待才對。
陳勝深深吸一口氣,抱拳施禮,稱道:“後學晚輩,見過四祖前輩。”
道信大師哈哈一笑,舉起酒葫蘆,唱道:“碧山人來z來,清酒滿杯。生氣遠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誰與裁?”這六句意思是有客來訪,以酒款待。句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