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3/4 頁)
敬酒。陳勝微笑著一點頭,舉杯飲盡。席上眾人亦均陪飲了一杯。
寇仲和徐子陵兩個年輕小子也想喝酒,卻被傅君婥向他們狠狠瞪了一眼,嚴令禁止。兩人大眼饞涎,卻也無可奈何。只好轉移心思。徐子陵不解地開口問道:“少林寺?那是什麼一座和尚寺嗎?那陳大叔你為啥沒有剃光頭的?”
宋魯笑道:“徐小兄弟有所不知。即使在寺中學藝,其實也未必就一定要削髮出家。佛門廣大,普渡有緣。不說俗家弟子,即使出家了卻依舊帶髮修行,那也是屢見不鮮之事。比方說,武林中一個最神秘的門派慈航靜齋,就是如此。”
寇仲和徐子陵兩個年輕小子,雖然只是市井小混混,但卻心存大志,立誓要出人頭地,做一番大事業。而要在這亂世當中出人頭地,無非文武兩途。寇仲對之乎者也的文章全無興趣,一心一意要練成絕世武功。剛才在船艙之內,傅君婥終於答應了傳授他們兩個小子師門秘功“九玄大/法”,這是當世一等一的上乘武功。多年願望終於一朝得償,寇仲當然無比興奮。
他小孩子心xìng,聽說武林中有個神秘門派,當即問道:“魯叔,這個什麼靜齋,究竟有多神秘啊?他們的掌門武功高不高?和我……和手創奕劍術的傅大宗師相比,究竟怎麼樣?”
宋魯詫異地向這小子瞥了一眼,沒想到他一幅小流氓模樣,居然也知道奕劍大師傅採林。當下笑道:“高句麗的傅採林,是當世三大宗師之一,和突厥的武尊畢玄,以及中土的散人寧道奇齊名。不過三大宗師雖然從未交手,武林中一般說來,都認為寧三人才是天下第一。可是聽傳聞說,有一次寧散人曾經前往靜齋,找齋主論武。齋主也不動手,只是拿出本門最高深的武學秘笈《慈航劍典》,請寧散人觀看。寧散人還未看完,已經當場吐血受傷,於是知難而退。不過此事並未在江湖上流傳,所以知者並不多。”
陳勝淡淡道:“這也未必就是靜齋齋主的武功高過了寧散人,只能說《慈航劍典》確實了不起而已。但靜齋雖然有劍典,卻未必有傳人能夠練得成。何況武功是死的,人卻是活的。世間永沒有天下無敵的武功,只有天下無敵的人。”
此言一出,宋魯和宋師道兩人都禁不住同時為之擊節。寇仲和徐子陵得傅君婥傳授九玄**之後,自然而然就把自己當成了奕劍門的門人,聽宋魯說傅採林不如寧道奇,寧道奇又不如慈航靜齋,心裡自然大感不痛快。雖然想反駁,卻又因為見識短淺,無話可說。陳勝這番話卻正好說到了他們心裡。當下兩個年輕小子也是齊齊叫好,甚至因此而對陳勝頗有了幾分好感。甚至連傅君婥也為之微微點頭。
宋師道邀請傅君婥上船,處處大獻殷勤。宋魯閱人無數,早明白自己這名侄子的心思。但宋閥向來嚴禁族人和外族通婚。宋師道身為閥主嫡子,自然不能例外。傅君婥言行舉止,都不似中華人士,不管宋師道再怎麼喜歡她,到最後必定有緣無份。
宋魯愛護侄子,想要讓他及早抽身,死了這份心,於是又說道:“寧散人和靜齋之間這番事情,其實頗為隱秘。我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靜齋近來和江湖上一件大事有關,為了這件大事,我們宋家才下大力氣打探和靜齋相關的情報。傅姑娘也是江湖中人,不知道對於這件大事,知道多少呢?”
傅君婥搖搖頭,道:不知道。什麼大事?”
宋魯笑道:“這事與傳說中的和氏璧有關。傅姑娘,想必妳知道和氏璧吧?凡我中華子民,對這件至寶都必是耳熟能詳,甚至如數家珍的。”
——————
本週最後一天!大家還不投票的話,這個星期就要過去了哦,大家一定要抓緊啊,^0^
正文 第九十六章:無為有處有還無(上)
宋師道心中一痛,知道族叔是變著法子來證實傅君婥並非中華人士,並且間接提醒自己不可迷戀這異族女子。事情一旦挑明,就再無轉圜餘地了。正在彷徨無計,旁邊寇仲忽然高高舉手,得意洋洋地道:“和氏璧?我聽過,我知道。”當下活像機關槍一樣,突突突地把自己聽說過的關於和氏璧之事說了出來。
傅君婥雖然懂得講漢語,寫漢字。但她畢竟是高句麗人,對於中華史事所知不多。聽說和氏璧在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的時候,曾經被用力摔在地上,卻只缺了一個小角,沒有全破。不禁大為訝異,道:“尋常玉石,假如被這麼用力一砸,肯定就粉碎了。和氏璧只缺一角,確實是件靈物。”
宋師道介面道:“不錯。據我宋家自古相傳,此玉並非凡玉,實自是來自仙界的奇石,內裡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