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第3/4 頁)
述為鎖子甲);而士兵則只能是鱗甲和札甲了! ;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14世紀中葉;全身板甲才得以出現;應用於貴族騎士和領主或者親征的國王身上! ;普通士兵有的還是身穿鱗甲的;只有少數士兵才有鍊甲穿戴的!
板甲最大的應用時期則是文藝復興時期;那個時代準確的說是火器已經逐步的代替了弓弩的時候~ ;兩大板甲的產生…哥特與米蘭! ;它們已經真正的佈置到士兵的身上以抵禦火器的攻擊。受封騎士的盾上有紋章。。步兵基本只能號衣上有所屬領主的紋章。。十四世紀中後期板甲的技術才日趨成熟之前以鍊甲和鱗甲為主。。不能僅從能否騎馬,衣著是否華麗或者有無旗幟判斷是否為騎士。。因為還有很多窮騎士買不起馬和好盔甲而只能步行,甚至一大部分人的盔甲是從死者身上扒來的。。而比如在多次十字軍東征時大量騎士階級加入的目的多半是為了致富,第四次東征攻佔洗劫君士坦丁堡就是典例。。
盔甲,是人類在武力衝突中保護身體的器具,也叫甲冑、鎧甲。其中盔與胄都是指保護頭部的防具;鎧與甲是保護身體的防具,而主要是保護胸腹的重要臟器之用。
一種整套重量可達六十磅的盔甲出現在十四世紀。鎧甲的設計精良,讓騎士可以保持令人驚訝的靈活度,穿著盔甲的騎士即使倒在地上也不會一蹶不振,因為他可以輕易地起身再戰。根據文獻的記載和描繪,穿著盔甲的人甚至可以作出倒立和其它輕巧的體操動作。後人在製作整套盔甲時並增加了對防禦弓箭的注意,針對最易受攻擊處予以強化。中古後期出現一種以雕刻鎧甲精心製成的全套盔甲。這種盔甲在禮儀和炫耀上的功能多過實際上的用途。
到了中世紀的封建時代,先有鎖子甲的發明,後來更推進到防護更全面的板甲。盔甲受重視的程度尤其在歐洲和日本等地。 ;鎖子甲在歐洲使用了約1000年,從十四世紀開始,發明了用熟鐵澆鑄的板甲,因為在甲冑關節處理的工藝不良,關節部分為鎖子甲代替。為板金甲與鎖子甲的混裝。到了15世紀與16世紀,甲冑關節處理工藝的改善,鍛打工藝的更精進,使軟鋼製全板甲出現成為可能。板金甲防護力比鎖子甲更優秀,且鎖子甲就跟穿一件厚外套一樣。其關節活動受到鎖子甲的影響,但板金甲的關節部分是可活動的,所以使用者行動比穿鎖子甲更為靈活。板金甲的胸甲厚約2mm,由軟鋼鍛打,其防護力可抵禦稱雄歐洲300年的英國長弓,在1415年urt戰役與1513年 ;戰役。都可以看到長弓對板金甲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除了火槍或arbalest(單兵用重十字繳盤弩,拉力約100公斤,每分鐘1箭。其代表為德國黑森弩兵)其他弓箭已經很難達到破甲的要求,經過了辯論,英國於1595年頒佈了“終止長弓法令”,火器與長弓之爭。告一個段落。
對於騎士來說,盔甲是一項非常昂貴的負擔,除了自己本身需要裝備,其侍從也須全副武裝。一個地位重要的領主必須為眾多的騎士提供盔甲。在中古時代,製造盔甲是一項重要的商業,而使用盔甲的龐大市場也一直在增長。贏得勝仗的普通士兵,可以藉著剝光死去的騎士屍體取得大量的盔甲並出售謀利。
使用於古代和中世紀。用以保護軍人的後腦、脖頸、肩膀和肩腫骨兔受冷兵器傷害。在套環盔甲中,頸甲成鎖狀圓定茬軍人頭盔邊緣,垂於雙肩。在葉片甲中,頸甲用環索連線整塊的鐵板或者數塊金屬板製成。在中世紀無縫隙的騎士盔甲中,頸甲是防護裝備的主要組成部分。頸甲連線葉片甲、披膊和頭盔,按尺寸和武士體形精工製作,分前後兩部分,左面用活動鉸鏈聯接,石面用暗拍聯接。我國古代的盔甲普及程度是隨著朝代的更替而演變的。盔甲是冷兵器時代頭部和軀幹各部位防護裝具的統稱。它的名稱繁多,但基本上分為護頭的盔和護身的甲兩部分。甲又可分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幾部分。早期,人們用獸皮柳條,有墊襯材料的布套,木頭等固定在軀幹上用以防護兵器的攻擊。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逐步出現了皮盔甲、藤盔甲、青銅鑄盔甲。整塊金屬錘鍊而成的板甲、金屬編織的鎖子甲等等。較早的銅製盔甲出現於亞洲。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兩河流域、殷周時代的中國、吠陀時代的印度都已出現了銅盔甲。最早大量使用鐵製盔甲是中東的亞述人。在盔甲的普及過程申,還出現了頸甲、面甲、腕甲、胸甲、手套等防護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封建時代的亞洲一些國家和中世紀的歐洲盔甲倍受重視製作極為完善精美,也較昂貴,還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