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第1/4 頁)
發射箭矢的弩。前端安有腳踏,拉開弓弦時需以腳踩著腳踏,雙手拉弦。藉助腰腿力上弦,射程近於長弓,射速比長弓慢,是西歐中世紀裝備最廣泛的單兵投射兵器。 ;長矛(或梭鏢),希臘重步兵所用的長矛長約6——8英尺。馬其頓方陣步兵所用的長矛長約15——18英尺,均用於方陣衝擊,西歐騎兵所用的長矛長約9——11英尺,直徑2——3英寸,主要用於衝刺,瑞士長矛長約20英尺。用於方陣衝擊,矛頭以下三尺鐵製。 ;短劍,羅馬軍團步兵常備兵器。長約2英尺,寬2英寸,雙刃頭尖,可刺劈兩用。 ;重標槍。羅馬軍團步兵常備兵器,長約7英尺,用一支鐵桿插入一支木杆中製成,主要用於投擲,擊中目標後標槍會因震盪而折斷,使敵人無法回擲,射程最大約60英尺。 ;羅馬式步兵盾。盾為長圓形凸面體,高4英尺,寬2英尺,由木頭製成,以鐵條捆邊,外覆獸皮。 ;戰斧,主要是早期高盧人、維京人、凱爾特人使用。 ;短彎刀,起源於阿拉伯人,廣泛應用於近東地區。 ;重劍,鈍頭長劍,用於砍劈。 ;晨星棍,頭上裝有尖鐵的棍棒兵器。 ;盧塞恩錘,戟的一種,頭上不是斧刀而是彎曲的尖叉。
甚至還有一把插在地面上的石中劍。
石中劍()第一次出現在一所教堂是一個聖誕節前夜,正當人們懺悔完畢抬起頭來看
到一把寶劍插在一塊四方的石頭上。周圍寫著金字:“凡能從石臺上拔出此劍者,而且生於英格蘭,它便是英格蘭全境的國王。”1當在場的人做過彌撒之後就去試著拔出寶劍,結果竟沒有一個人能將其拔出。於是主教命人選出十位德高望重的騎士看守此劍。到了新年,騎士們參加比武會。亞瑟王(arthur)的養父愛克託(ector)帶著他的兒子凱(kay)一同參加比武,由於亞瑟年齡較小未封做騎士,故而沒有參加。2粗心的凱竟忘了帶佩劍,這可能會讓他在比武中慘敗受辱,甚至身負重傷。於是他請亞瑟騎馬去取劍。當亞瑟趕到投宿的房子時卻發現主人已將房門鎖上去看比武。亂了方寸的亞瑟猛然想起那把石中劍。他急忙到教堂拔劍,結果卻發現十位護劍騎士也都去看比武會了。迫於無奈,亞瑟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握住劍柄,一下就拔出寶劍。當他把劍交給凱時,凱一眼就認出這把是石中劍,並將它轉交給父親愛克託。愛克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從未想過亞瑟能拔出這把寶劍。隨後他將劍插回石中,但他和凱都無法將劍拔出,而亞瑟又一次輕而易舉的拔出寶劍。由於亞瑟太過年輕,大貴族們不願俯首稱臣,他們多次讓亞瑟當眾拔出石中劍卻仍不相信這是他們的真命天子。久而久之,人民開始認同亞瑟稱王,他們反對貴族一再拖延時間。此後不久亞瑟就成為英格蘭全境之王。
石中劍在與伯林諾王(re)的決鬥中斷裂。當時伯林諾王多次拒絕以劍相搏,只以長槍拼殺。前兩次長槍比試二人平分秋色,第三次亞瑟王不幸落敗。儘管伯林諾王一再強調他不願比試劍法,不肯服輸的亞瑟王最終還是拔出佩劍,經過一番死鬥石中劍被伯林諾王斬斷。當伯林諾王得知他的對手是亞瑟王時唯恐戰敗的亞瑟王事後伺機報復,心生畏懼的他企圖當場斬殺亞瑟王以絕後患,幸有魔法師梅林(merlin)相助亞瑟才逃過一劫。劍對於騎士尤為重要,亞瑟王在魔法師梅林的引導下來到一個湖畔,湖中仙女手握一柄寶劍,並將其舉出水面贈與亞瑟王,這把寶劍就是斷鋼劍(excalibur);亦稱“湖中劍”。
雖然在很多地方石中劍和湖中劍被混為一談,但石中劍是亞 ;瑟王最初的佩劍,而湖中劍是亞瑟王在梅林指引下從湖中仙女手中所得。在動畫fate/stay ;night中清楚地顯示兩者並不是同一件物品:由士郎投影出來的是“石中劍”。而saber所持的則是湖中劍。 ;石中劍是選定王所用的“天命之劍”,在fate/sn它中可以一瞬間殺死身為berserker的海格力斯7次,實際上它只是作為象徵王權的聖劍。從另一個角度說,劍身上過於繁複而華麗的紋飾也不符合作戰需要,所以它的作用在於在表明權利和地位。
劍身上有這樣的銘文:凡能自石臺上拔出此劍者,即為英格蘭的天命之王(原文:“ ;and ;anvil ;is ;dugland”)。
傳說中德意志和北歐的'勝利之劍'(又稱勝利與誓約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