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盛世中華 > 第212部分

第212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火影忍者:春野櫻的叛逆之路綜漫之亞刻奧特曼報恩?我看你是想以身相許!重生:股市大鱷李明求生:開局萬人屠但我是個好人爭論王國:兒童的奇思妙想世界絕殺!NBA冠軍教練的奇蹟時刻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知識積累無畏契約:這個入是桂啊!和前任重生後,他一直在殺我她華國人,異世求生當然秒殺全場網王之幸村精市的小網友超厲害的怪誕世界求生:我有一輛蒸汽房車似影是婙四合院:這年輕人話不多,就是幹末世武裝機動車:鐵人三項行動LOL:鳥巢開始橫推八賽季你是說吸血鬼在名柯開深夜食堂?快穿,男主他又又又殺瘋了崩鐵,鏡流師弟的我加入屠神組

“臣遵旨。”

——————————————————

就像瑞典一樣,曾經的丹麥也是一個輝煌的帝國,而且是比古斯塔夫二世時期的瑞典更加強盛,比眼下的沙俄更加有實力的帝國。

他們同維京海盜一樣發跡,中世紀以前就常南下羅馬帝國以琥珀、燧石等換取穀物和其他用具。

西曆871年丹麥海盜佔領倫敦。878年英格蘭國王阿爾弗烈德大帝和丹麥海盜媾和,雙方平分英格蘭,丹麥移民在英格蘭東北部建立“丹麥區”。1016年丹麥國王克努特大帝攻佔英格蘭全境,並建立了版圖包括挪威、英格蘭、蘇格蘭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國”。

四百年後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建立的卡爾馬聯盟更是幾近統一了當時的北歐。只是隨著十六世紀瑞典的**和崛起,丹麥一步步削弱和衰退。

北方七年戰爭、卡爾馬戰爭等丹麥都以失敗告終,致使疆土日蹙。三十年戰爭期間,丹麥情況更為不利,西曆1657年全境為瑞典所佔領。其後,在斯堪尼亞戰爭和1709年~1720年北方戰爭中也敗於瑞典。

隨後的幾十年中由於國力削弱巨大,丹麥避免捲入當時歐洲大陸的混亂紛爭。在七年戰爭和英法戰爭以及法國大**初期丹麥都始終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

丹麥航運業和海外貿易十分發達,商船隊僅次於英國居歐洲第二位,並擁有一支規模可觀的艦隊。向英國、荷蘭一樣,丹麥也成立了自己的東印度公司,但是方向卻搞錯了,丹麥沒有在遠東存下立足之地,卻在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島和非洲幾內亞、迦納擁有了成型的殖民地。英法戰爭中丹麥同俄國、瑞典組成立了“武裝中立同盟”,在美國**戰爭期間也獨善其身,法國大**初期丹麥再次中立,那次那連上了普魯士。

但是這種行為是英國所不允許的,為了讓丹麥捲入戰爭,英國禁止丹麥商船進入法國和法屬領地港口,甚至將丹麥商船連人帶貨都扣押起來。

當時還是王儲的弗雷德裡克反映強烈,英國隨即就便不宣而戰,於西曆1801年發動了哥本哈根之戰,也是那一年丹麥斷絕了遠東貿易。又於1807年派遣名將霍雷肖。納爾遜率領的艦隊炮轟哥本哈根,丹麥海軍全部覆滅。

英國讓丹麥捲入戰爭的企圖達到了,丹麥王國轉而支援了拿破崙,同法國締訂結盟對抗英國至今。

格爾森。道克瑞斯是帶著重大的使命前來中國的。作為新任國王弗雷德裡克六世的親信侍從,格爾森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和出色的才能他完全可以老老實實的待在丹麥,過自己的舒服日子。

但是為了真正的出人頭地,為了給國王分憂解難以此躍居高位,格爾森毅然踏上了東去的航船,以一名丹麥裔英國商人的名義坐上了一艘英國開往印度的商船。

連年的戰亂使丹麥經濟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尤其是農業。王國政府不得不進行農業改革,限制地主貴族的特權。丹麥本土在西曆1799年、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在1804年,先後將農民的義務勞役制改變為佃賦制,從而結束了丹麥自中世紀以來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但是這些改革並不能對緩解財政困難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丹麥現在還需要對英國宣戰,還好俄國人在拿破崙的軍隊下連戰敗北,普魯士人更是被切割成了碎片,丹麥現在的境地驟然間好轉了許多,必須要直接應對的只有瑞典——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那個傻蛋,一個國家。

但是財政問題不加以解決,丹麥就始終不會穩定下來。而在四面皆是強敵的情況下,丹麥王國內部若是再無法穩定下來,那實在是太危險了。

弗雷德裡克六世從拿破崙的一系列舉動中得到了靈感,他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東方。

拿破崙一千五百萬美元賣掉了廣袤的路易斯安那,穩定了美國人也收入了一筆不算小的款項。接著又用荷蘭人的東印度群島和西班牙人的菲律賓群島送給了龐大的東方帝國,唆使著強大的中國人去打俄國。然後如同一頭北極熊一樣強壯的沙俄,現在就已經變得岌岌可危了。

剛跟法國人在歐洲戰罷,現在就又跟中國人在亞洲廝殺,可憐的俄羅斯悲哀的俄羅斯

即便是英國也無法承受這樣巨大的壓力。格爾森知道,為了應對中國人的進攻,亞歷山大一世在自己出發之前就已經把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近衛軍、禁衛軍都派上了戰場。

這是需要在多危急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事情啊

“但願國王的意願能夠得到實現。希望中國

目錄
御水臨天 作者:鬼茶綠仙此心無垠 完結死神的哈士奇異度學園我老爹是豬八戒閃婚後,薄夫人發現自己嫁入豪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