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的最熱門網站。
中華網的母公司中國國際網路傳訊有限公司(CIC)位於香港銅鑼灣的萬國寶通中心大廈,中華網公司總部所在的20層辦公室正可臨窗遠眺維多利亞港湛藍色的海灣。
如前所言,中華網的誕生有其在監管上的誘因,但更重要的是在資本上的驅動。長袖善舞的葉克勇為了下好中華網這盤棋,邀請了錢果豐來做中華網的董事會主席。
在錢果豐的牽引下,一家活躍在亞太地區網路公司的華爾街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也頻繁“顧問”,介入其間。
對應的CIC進行了一系列資本運作與業務拓展。1998年1月,這家公司透過現金和股權置換,以總計近3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香港一家網路諮詢公司The Web Connection公司51%的股權。此後,CIC又註冊了、、等網站,著手在兩岸三地開展入口網站業務。
1998年秋,CIC和紐約一家實力雄厚的網路廣告公司24/7媒體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得以利用24/7媒體公司在包括日本在內的泛亞地區的市場渠道和廣告軟體專利技術。從1998年底至1999年,中華網公司著手進行上市重組。其母公司CIC將旗下The Web Connection公司的股權、專營網路廣告業務的公司和中華網等資產注入中華網公司,總摺合1270萬美元。此後,24/7媒體公司、美國線上、香港新世界基建等背景不凡的戰略投資者相繼向中華網投資入股,臺灣一家公司CMC也加入其中,成為公司臺灣業務的支援力量。至1999年6月,CIC將整體持有的中華網公司股份分配給公司股東,最終完成了上市前的股權安排。
至此,新華社在公司的股份已稀釋到13%左右,在股東中居第三位。美國線上公司持股為10%,在公募完成後再行購入15%的股份,這樣,經過一系列的資本運做,中華網的第一大股東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國線上了。
1999年7月13日,納斯達克的巨幅螢幕上出現了程式碼china,中華網完成了驚險一跳。
中華網在美上市的成功甚至超出預想。公司最初的計劃是發售420萬新股,每股定價14美元至16美元,後來因市場反映熱烈,雷曼兄弟公司計劃將定價升至17美元至19美元。最終的售價遠高於預期,7月12日,中華網以每股20美元的定價發行,發售新股加綠鞋配售部分的總融資額達到9600萬美元。更有甚者,該只股票13日開始在納斯達克掛牌,當天股價翻升至67美元,此後回穩至45美元左右,市場表現之好相當不同尋常。
不過,中華網並沒有什麼實際性業務支撐,葉克勇也多是以買下名馬或給學校做慈善而出現在媒體面前,中華網股價最終徘徊到2美元以下,可惜了這個好域名。
不過,主要靠資本運做的中華網的成功讓很多人看到了門戶模式的可行性,刺激了很多人開始投身網際網路。在當時,最直接的刺激卻是催生了一家小網站的誕生。這家叫多來米的網站並無多少出奇,唯一出奇的是創辦人葉仁浩正是中華網的CEO葉克勇的兒子。葉仁浩1979年生於美國,是典型的ABC 。16歲受網景上市的刺激而開始創業,但很快失敗又投靠自己的父親,不過,在1999年夏天,葉仁浩與中華網的同事包雲和包雲的朋友香港投資銀行的朱賀華一起創辦多來米,採取併購熱門個人站長的方式意圖擠入門戶大戰的陽光道,不過,多來米選擇的門戶道路實在是太擠,它到來的時間也太晚,因此,最終的結局是在2001年3月賣給了lycos(來科思), lycos當時的負責人麥京慶前文在1998年世界盃與網際網路的段落中曾經提及過,他也是葉克勇的老下屬,轉了一圈,小葉同學還是沒出父親的手掌心。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網上市,是中國網際網路的一件大事,可以媲美1995年網景的上市,不僅引領中國網際網路的第一次集體上市浪潮,也吸引了諸多創業者投身網際網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對於那些希望用自己的群體行為喊出中國可以富的有為青年們來說,中華網的成功刺激了足夠多的人。
那些張朝陽的同學們
受中華網的刺激的創業者中以海歸居多,如果說,海歸張朝陽和搜狐的巨大示範效應讓這些人只是有所心動的話,那麼,商人葉克勇中華網的巨大成功讓他們需要立刻行動起來,當然更重要是那些想在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獲取一杯羹的資本推手們,他們此時還是習慣尋找能講英語,多少也通曉國際化規則和商務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