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如空曠無邊的廣場,一旦天空突然下起雷陣雨,身處其間的趕海人,就根本找不到地方躲雨,只能緊縮起身子挨淋。芙蓉多山,夏天時分雷陣雨特別多,而趕海人嫌麻煩,一般出門不帶雨具,即使你帶上箬笠、雨衣等雨具,也不頂用,因為它們到底抵禦不住雷陣雨的猛烈襲擊,到頭來你渾身上下還是會被淋得溼漉漉的。少時,每逢雷陣雨來臨,我和小夥伴們便常常躲進水裡去,這樣一則可以避遭雷擊,二則覺得好玩。不過,在高灘背挨雨淋,情況最糟的還是在初秋時節,這個時節所下的雨,雖不像雷陣雨一般猛烈,但它明顯帶有“東邊日出西邊雨”的特點,而且在空中轉來轉去,下個不停,讓你身子一會兒幹,一會兒溼,乾乾溼溼,有時一天要重複好幾次!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高灘背(8)
所謂抽死,主要是指捱了雨淋或長時間泡在水裡,寒氣不斷地向你身子進逼。這自然跟水有關,但在高灘背趕海,你若想脫離水,那是斷斷不可能的。特別是釣梭粗魚、釣海鯽魚,你必須站在水中,而且潮水上漲時,你也不能馬上爬上岸,要慢慢後撤。梭粗魚、海鯽魚有個特點,愛隨潮而動,因此,你想釣到它們,就必須固守在水中,哪怕潮水已淹過了你的腰部。好在當地人身體似乎特別好,即使長時間挨雨淋或泡在水裡,也很少中了寒,而有人如果中了寒,也用不著打針吃藥,喝些薑湯,淋淋漓漓,出一身熱汗就好了。
餓死也好理解。從嚴格意義上講,趕海就是趕潮,而潮水一漲一落,其時間每天不同,因此,趕海的人不可能跟在家裡一樣,準時地享用一日三餐,而是常常斷餐而餓肚子。其實,這種斷餐,是出於無奈,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它很折磨人。少時,我在高灘背趕海,也常常斷餐,並因此常常餓得眼花頭暈。有時,我早晨出去,天快黑了才回家,而一回到家,抓到什麼吃的,不管它是冷的、硬的,便狼吞虎嚥起來,嘴巴嚼得山響。初冬時分,有時我和小夥伴們從高灘揹回來,肚子餓得實在難受,就在路旁的番薯絲曬架上,大把大把地抓過番薯絲,狠狠地嚼起來,那些番薯絲半乾不爛,嚼起來覺得特別的香!
累死,這更好理解。別的不提,單單在高灘背上“翁”泥塗,就夠累了——你每“翁”一次,大腿便深深地陷進泥中一次,接著又從深深的泥中吃力地拔出一次,而你不斷地“翁”,大腿就不斷地“陷”,不斷地“拔”,這過程會大大消耗你的體力。有時,半天“翁”下來,你會累得說話都沒元氣,而回到家,趴在床上渾身乏力,骨頭像散了架一般痠痛。
擔心死,這是有所指的。俗話說,水火無情。高灘背高低起伏,裡邊浦灣縱橫,它的東面、南面連著清江,而西面橫亙著大溪,你若不識水性,又不熟悉路徑,在高灘背趕海是相當危險的。特別是婦女兒童,萬一滑進深水裡去,那很可能會出事。當然,對婦女兒童或不識水性的人來說,最可怕的還是潮水,潮水有時悄無聲息地淹沒了浦灣,你卻渾然不知,而等你發覺後,退路就基本上斷了,因此,屆時你只能求救於他人。有時,坐船去高灘背,海上突然颳起大風,船就劇烈搖晃,你坐在船上提心吊膽,說不出有多少害怕!一次,強勁的海風把一隻船給掀翻了,結果坐在船上的七八個婦女全淹死了,而事後她們被沉重地拖上岸,全都緊緊地糾纏在一起,怎麼也分不開,最後人們只好咬咬牙,狠心地扳斷她們的手腳,才將她們分別埋葬掉。提起這件事,當地人臉色都很凝重。的確,作為家長,作為丈夫,或作為姐姐,當天空突然下起雷雨或颳起大風,而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妻子或自己的小弟弟,遲遲未從高灘揹回家,那是多麼的擔心呀!
山外人和海口人有理由快樂
不管怎麼說,在高灘背趕海,這死那死,再怎麼樣,到底也樂在其中。我從上幼兒園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整個少兒時代,幾乎一半時間在高灘背度過,因此,對這一點感受尤為深刻。恰恰因為如此,當地趕海的人明顯比下田、上山和做小買賣的多,而把高灘背分別作為口糧田和“小銀行”的山外人和海口人,他們更鐘情於高灘背,前者趕海越來越職業化,村裡漁民佔了90%,而配備的下海工具特別是船隻越來越先進,後者養牡蠣則越來專業化、家庭化,從揀石頭、運石頭、擺石頭到提石頭、擔石頭、洗石頭直至撬石頭(指撬開石頭上的牡蠣殼,以取出其肉),形成一條龍,而操作多以家庭人員為主。你若走進山外村,但見該村堤塘外拴著一隻只船,堤塘上鋪著一張張待補或正在修補的網,而許多人家的屋前房後,架著一個個小竹簾,簾上曬著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