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時,目的也別有所待。
第三句〃我自橫刀向天笑〃是寫他已視死如歸,從容殉道。八指頭陀驚歎著,他心裡想:〃慷慨成仁易,從容就義難。〃慷慨與從容是兩種不同的高層次處事態度、赴難態度、犧牲態度。慷慨的表現,有一股很強烈的激情,或兩目圓睜、或破口大罵、或意氣縱橫、或義形於色。
以慷慨態度準備處世、赴難、犧牲的人,他們在內心裡,有十足的正義的理由,但在外表上,卻是感情的,並且是激情、強烈的激情形式的,用人比喻,這叫〃方孝孺式〃。
明朝的方孝孺反對明成祖篡位,明成祖說這是我們家的事,先生你不要管,你只替我們寫詔書就好了。可是方孝孺連哭帶罵,說要殺便殺,詔書我是不寫的。
明成祖說你不怕死,但殺起來不止殺你一個,要誅九族的。
方孝孺說就是殺我十族,我也不怕。明成祖說,好,就殺你十族。
照中國傳統演算法,九族是在直系方面,上下各殺四代,就是從罪人的高祖、曾祖、祖父、父親,直殺到自己的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另在旁系方面,還要橫殺到三從兄弟(母族和妻族)。但並沒有所謂第十族。方孝孺說他殺十族也不在乎,明成祖就要發明個十族出來,於是把朋友和學生,也都算進去。
為了增加某種效果,明成祖抓來一個就給方孝孺看一個,方孝孺毫不一顧。最後統計,一共殺了八百七十三個。方孝孺自己也慷慨成仁。
中國人說〃慷慨成仁易〃,因為慷慨成仁時候,都在事件的高潮點上,在高潮點上的人,是情緒最衝動的、最激情的,這時候的當事人,常常心一橫,可以做 出許許多多大勇和大犧牲的偉大行動,而不會冷靜顧慮到別的利害與困難,也不會有恐懼、傷心、痛苦、孤寂等等使人沮喪、軟弱的情緒。
事實上,在高潮點上不久,當事人也就〃成仁〃了,死得沒有破綻、沒有拖拖拉拉,很乾脆。所以說,慷慨成仁是比較容易的。
正因為慷慨成仁比較容易,所以,有人相信:不給當事人慷慨成仁的機會,也許結果可能不同。於是千方百計在獄中軟化他,使他屈服。但是有人卻仍不屈服。像文天祥,就是最偉大的範例。不過,比對起〃方孝孺式〃來,這種〃文天樣式〃卻是更高境界的。
多年的牢獄生活,那種牢,不是靠很強烈的激情才能坐的,而是靠一種平靜的從容態度,而文天祥卻正好表現了這一態度。最後他終於換得了你敵人來殺我。
在柴市口,他神色自若,走到法場,從容而死……譚嗣同這首詩的第三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寫得太好了、太好了,尤其好在這一〃笑〃字上。這一〃笑〃字,寫盡了他的從容態度,但笑是一種激情也有點慷慨的成分。
所以,譚嗣同之死,既有〃慷慨成仁〃之易、又有〃從容就義〃之難,難易雙修,真是詩如其人、人如其詩,視死如歸,從容殉道。但是第四句〃去留肝膽兩崑崙〃指什麼呢?這就費解了。
〃他們都死了,〃八指頭陀在殘燭下漫想著,〃誰來檢定他們的往事呢?現在,清廷王朝沒落了、中華民國建立了,時間愈久、時代愈變,往事就愈淹沒了,但是,兩崑崙的謎團,到底指誰呢?〃
第十四章 “明月幾時有”
〃到底指誰呢?〃……同一個問題,在八指頭陀死在法源寺後兩年,一九一五年,中華民國四年,又被提起了。
這一年是令中國人痛苦的一年,因為中國人好不容易成立的中華民國,遭遇了空前的劫難……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居然做總統做得不滿足,要當起皇帝來了。全國上下,一片勸進之聲。
梁啟超感到很可恥,他在天津家裡,偷偷會見了從北京來的神秘人物,這人物不是別人,就是他十八年前在湖南時務學堂教書時的十六歲學生……改名蔡鍔、蔡松坡的蔡艮寅。
蔡鍔在戊戌政變以後,到日本讀書,重新回到亡命日本的老師梁啟超的門下。不過,他另一位老師譚嗣同的死難意義,卻引出了他跟梁啟超不同的解釋。
在老師梁啟超、太老師康有為的解釋裡,譚嗣同是為了走改良的路而死,所以大家要追隨死者,繼續走改良的路,包括跟清廷政府與人為善的方式在內;但在蔡鍔的解釋裡,譚嗣同是為了證明改良之路走不通而死,譚嗣同的毅然一死,正是教我們覺悟到此路不通,而是要走革命的路。
因此,他在十九歲那年,在義和團動亂髮生以後,他和他的老師唐才常等十九個人,從日本偷偷回到中國,準備舉事。但是,他們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