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可能也是中國大禹與塗山氏的故事變種,也所以“玉皇”很可能也是“禹皇”。如此看來,“山鬼”與“禹”之後代或許都是有腓尼基人血統的。
宙斯把狄俄尼索斯交給塞墨勒的妹妹伊諾撫養。後來,伊諾帶著另一個兒子墨裡凱耳特斯為躲避丈夫阿塔瑪斯的追殺,不幸失足落海。母子兩人被波塞冬救起,他們就當了救助落難人的海神。從此以後,伊諾稱作洛宇科忒阿,她的兒子稱作帕勒蒙。這裡有一個需要注意的資訊是,母子倆海神是腓尼基人後代,因為他們是腓尼基王子卡德摩斯的根脈。
後來,卡德摩斯和哈墨尼亞年事已高,為子女們的不幸感到哀傷,於是雙雙前往伊裡利亞。最後變作兩條大蛇(也就是中國的龍),死後進了天堂。
腓尼基人的祖先變為“大蛇”符合中國人對於祖先和帝王的傳統意象。腓尼基人在古代自稱為“龍的傳人”,很可能就與以上的“龍種”故事有關。中國人以為只有自己才是“龍的傳人”,這是眼界封閉的表現。同時以上這個故事也符合中國人的一個思維:龍、蛇同源:卡德摩斯是腓尼基人,他死後變為蛇;跟隨卡德摩斯建設底比斯的5位腓尼基人祖先從龍種而來。
幾乎世界每個地方都有“龍”的傳說,不過閉目塞聽的一些中國人認為只有他們才是龍的真正“主人”。《聖經》以及《希臘神話》都可以證明這一點。也可以說,中國史前史的謬誤多半就是因為眼光狹小所致。
從全世界看,龍這種怪物在造型上演化為東西方兩種,西方造型多似《聖經》與《希臘神話》中的龍,他們短粗而暴躁兇狠,一般身上帶翼,可飛,多居住在山洞;東方的龍經常是善獸,長而有鱗,無翼,與蛇同類,甚至龍與蛇經常就是一回事,經常有皇帝自稱為“龍”。西方的龍更象是曾經存在過的恐龍。
種植龍牙而產生一個種族的故事衍生出腓尼基人是“龍的傳人”這個線索之外,“龍牙”作為文明的象徵文字或字母,這一點已經有人在研究討論它的根源。不過中國方面卻沒有相應的“龍牙”與“文字”之間的象徵痕跡。或許觀察一些恐龍的牙齒數目,多在20顆左右,這是不是牙齒對應字母的一個象徵?當然了,還有一個問題是,古代傳說中的龍其原形是不是恐龍(假如參考當然也是恐龍的化石了)。或許3000年前真有一些類似以上描述的“龍”存在,或許只是參考了巨蜥類動物而已。
這則短短的神話片段中包含了豐富的暗喻。腓尼基王子所建立的城市在希臘,但是他卻把自己的城市叫“底比斯”,“底比斯”卻是個著名的古埃及首都,它恰是腓尼基文化在埃及最集中體現的一個地方。從紅海到地中海的中轉站就設立在埃及的“底比斯”。作為一個腓尼基人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城市如此命名,顯然是對於故土的一種紀念。腓尼基人四海為家,除了黎巴嫩地區古埃及恐怕是他們最為熟悉的第二故鄉,現在又加上了愛琴海兩岸,否則《希臘神話》中腓尼基人就不會佔那麼大的比重了。
從《希臘神話》追尋卡德摩斯的家族根源,其父名為阿革諾耳。其祖父是特洛伊戰爭中著名的###安忒諾爾,他以理性、明智而著稱,是地位很高的###——他有權召開###會,曾經主張把海倫歸還希臘人,但特洛伊人沒有采納他的建議。這位老人不僅在戰鬥中失去了幾個兒子,而且在特洛伊被毀時遭到殺害。安忒諾爾看來有不只一位妻子,其中一個是雅典娜在特洛伊的女祭司特阿諾,另外一位是上面這個根系的母親:伊庇瑪達斯。
安忒諾爾的兒子伊斐達瑪斯被阿伽門農殺死。我們還從神話中得知,安忒諾爾的大兒子叫科翁,他在為弟弟報仇時同樣被阿伽門農殺死。看來安忒諾爾有許多兒子。
希臘神話中有關腓尼基人的故事很多,比如著名的忒修斯王子也是腓尼基人的後代。
希羅多德筆下的腓尼基人(1)
在2000多年前古希臘有一位司馬遷式的人物,他就是希羅多德(Herodotus,生活於大約公元前485…425年)。
在談到希臘文字的產生時希羅多德提到一個生活在雅典一個外國部落,希臘文字是從他們那裡發展出來的。這個部落信仰一些奇怪的神靈,部落名字是Gephyraean。這些人自稱來自一個叫Eretria的地方,但希羅多德認為他們來自一個叫作Boeotia 的腓尼基人群體,他推測這些人很可能就是底比斯人,即卡德摩斯的後人(Cadmean);他們後來被一個希臘部落(Argives)驅逐之後就聚集在Tanagra的郊外,那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