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了,而且是1萬年之前就存在的事實,只是他們的船會很簡單,但他們的勇敢彌補了技術的不足,所以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航海。
假如我們推斷人類的語言能力從大約3萬年前就開始出現了的話,那麼思維隨之出現,用石器就可以鑿出獨木舟來。不過人們最多提到的早期船類實際上更多是蘆葦捆綁起來的小船,這不需要很先進的工具,只需要思維能力。但是很可惜,由於船類在水的這一特點以及木質或草類的特性,今天的考古很少發現。比較令人高興的是,中國杭州灣附近的河姆渡已經發現了一些“大船”的痕跡。河姆渡的存在時間大約在7千多年,但應該注意的是那裡有一些高崗,當時周圍應該多為沼澤或大海,我們應該把他們想象為生活於一些孤島上。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中國新石器早期文化(1)
在中國新石器早期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西北地區的仰韶文化,它大體開始於7000年前,而衰落於夏商之際。實際上我常常簡單地把中國新石器時期就分為仰韶文化和夏商周三代,兩個部分。
在仰韶文化之前,有比較大影響的遺址是河南的裴李崗文化,其中精美的橢圓型磨盤與磨棒引人注目 。在其南面不遠處還有一個舞陽賈湖文化,據稱它與裴李崗有一定的聯絡。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說明,賈湖已經出現了令人迷惑的符號,有人認為那就已經是文字的雛形了。這些發現不同尋常,因為幾乎是中國最早的符號了。
賈湖在河南漯河,遺址時間為大約8500年前。從我研究看這些符號與後來的仰韶符號以及甲骨文之間,我認為有一定繼承關係 ,最奇特的是這個關聯一直延伸到中東去。
在著名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之前也有類似的符號存在,並且,在埃及遠古也出現了幾乎與裴李崗、賈湖一模一樣的的磨盤。他們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傳播關係,現在還不好定論,我只能說早在9000年前到3000年前這段新石器時代,中國與中東之間一直髮生著某種我們尚不知道的神秘聯絡。既然中國人整體經歷著從非洲方向而來的遷徙,那麼這個聯絡就不是特別難以猜測。
一種比較有利於“西來說”的支援因素是,這個時間依然沒有超出西方的新石器時期的開端。也就是說,即便有了裴李崗、賈湖等中國的新石器遺址,中國的新石器開端依然在西方新石器時期之後出現,就東西方新石器時期的開始標誌方面,沒有形成質的改變。
另外有一點是要注意的,當時的海岸線假如波動很厲害的話,那麼裴李崗實際上是屬於海洋文化,因為遺址所在地新鄭就在秦嶺東麓末端的“海邊”。我們已經推論過由於海平面的波動使東亞與中東之間距離縮短的可能,而這幾個文明在最初假如都屬於海洋文明的話,那麼這個統一性使他們關聯起來的機率更大了一些。YIN15
與裴李崗基本同期的河北磁山出土的一些陶器紋飾能夠看出來已經出現了一些“波紋”狀與“V”形痕跡,這些不僅與西北的仰韶文化有聯絡,而且與中東地區也有聯絡。我倒不傾向於他們是後來仰韶文化的先驅,很可能他們之間的相似有其它的聯絡。同時,我也不認為他們之間的聯絡是突然一鼓作氣從中東直接跑到東亞來的。他們可以分批分期呈多米諾骨牌效應方式,從一個接近的文明地區來到中國的河南以及西北地區。這個根源完全可以是土耳其與伊朗高原甚至青藏高原附近。在華北平原根本不存在的時候,那些西方的人們甚至可以駕著小船一點一點沿海劃到裴李崗這裡,當然所用時間不是1年、2年,而是1百年或1千年。據說那個時期的人們喜歡沿海而居,這方便他們的漁獵生活,海洋生物的獲得成為他們生存的一大支點。
那時候由於海平面很高,裡海東岸實際上接近今天的新疆西部地區,甚至天山北部的準葛爾盆地透過伊犁草原而與歐洲匯為一片湖海沼澤。所以,假如是從北部進入中國,在大約1萬年前後可以從西亞、歐洲分別進入天山或青藏高原一帶,然後沿祁連山一直過渡到秦嶺的“海邊”——陝西、山西或河南附近——定居下來。假如你懷疑這條路線過於遙遠而不可能如此,那麼你怎麼看2000年前匈奴人從中國北方長驅直入法國境內的歷史事實?事實上這條路線上確實有歐洲人的蹤跡。只是越到中國中原歐洲人的痕跡就越淡,因為南方而來的人類抑制了這個人群的擴充套件,中原黃河成為中國地區南北或東西方向人類源流碰撞交融的一大勝地。
在大約6000年前後從南邊或東邊來到中國的人們不僅部分北上與仰韶文化會師,另外一部分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