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部分(第3/4 頁)
的運輸線。
事實上,劉勝之所面臨的環境和隋煬帝有那麼一些相似。
或者說是一兩百年後的隋煬帝,本就繼承了這個格局……
那就是中土勢力分成了三大塊!
一塊為關中,一塊為山東,一塊為江左。
這三大格局,不僅是力量,甚至是地域,文化,還有門閥都格格不入……
所以,隋煬帝開大運河,就是打算將這三大地域用方便的水運交通給連線起來。
算起來,他成功了!
從春秋戰國以來,一直延續到隋唐的山東關中之爭,在隋唐之後徹底的落下了帷幕。
當然了,隋煬帝太過急功近利,所以利在千秋的好處他自己沒有收穫到而已。
而劉勝之所面臨的情況也差不多,從春秋戰國以來,山東關中就是兩大力量集團,互相沖突。
一直到秦皇統一諸國,再到高祖平定天下。算起來都是坐鎮關中,統御山東。
就算是大一統的時代,也鬧出了不少亂子。漢景帝時候的七國之亂,就有著其中色彩。
到了這漢末亂世之後,關中山東,又再次分裂開來,重新形成了隔絕的力量集團。
最終還是關中壓倒了山東……
隋唐都是以關中再次統一天下!
因為,這個時候還沒有經歷東西魏的分裂,所以山東門閥,關西門閥之間的衝突隔閡,還沒有隋唐時候那麼嚴重。
但是,卻也不輕。
更重要的是,大漢國土太過廣大,若是從洛陽釋出一條命令到幽都去,走陸路的話,搞不好就要兩三個月。
這就很難有效統治地方,而如此一來。幽都很容易集合起山東力量,自成一股政治勢力……
這自然非是劉勝之的本意,因此修建運河,能夠快速的交通幽都,那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劉勝之自然會吸取教訓,不會像是隋煬帝那般急功近利就是。
而且,如今大漢之國力相比隋煬帝時代,卻是遠遠不如了!
打過這一仗之後,相信大漢最起碼二十年不會有大的刀兵來動。
因此,可以慢慢的花時間來修運河,甚至往遼州移民……
不過,現在的幽州城加建,卻也就是免不了的了。
徵調了數萬民夫,動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擴建幽都。
然而,這個時候,劉勝之卻忽然接到一個訊息。臉色頓時變得古怪到了極點。
“你是說劉裕已經渡江到了京口了麼?”
第053章不識天命!
“你是說劉裕已經渡江到了京口了麼?”
“是,大將軍已經全師過江。正準備追擊……儘量多搶回人口……”
讓劉勝之大驚失色的並不是劉裕沒有聽從命令,直接就帶著兵馬渡江而過。
而是劉勝之居然沒有想到的是,盧循居然放棄了在大陸上的基業,如今正在搶運百姓出海……
在另外一個時空軌跡之中,可真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
因此,劉勝之的面色才會把變得如此古怪。
在另外一個時空軌跡之中,孫恩帶著追隨者踏海而死,自稱水仙之後。盧循接替孫恩的位置,帶著孫恩麾下又搗亂了江左十多年。
也就是因為盧循的緣故,讓提師遠征,打下關中之後。卻江左後方空虛的劉裕,不得不倉惶退兵,返回江左解決盧循……
以至於留守關中的諸將互相猜忌,殺戮。沈田子殺了王鎮惡,以至於整個關中局勢崩壞,再不可收拾。被劉勃勃給乘機拿下關中……
當然了,劉裕之所以沒有徹底解決孫恩餘黨,就出兵北伐的原因就在於。盧循在海外……
據說就是在那舟山群島某處,算是近海。
但是顯然,這次盧循的模樣,卻是不像是逃向舟山的模樣。
原因無他,舟山太近了!劉勝之就算是沒有出海的船隊,但是隻要有海外龍族在,就足以讓他完蛋了……
再加上,盧循拼命的從各地擄掠百姓,裝船運走。這顯而易見,規模更大了,定然不會在舟山!
“你們覺著,這盧循準備回去哪裡?是東瀛?還是東夷?”
“東夷自然不會去,高句麗與我大漢接壤,劉勃勃和楊樂飛的兵馬正在進攻高句麗,隨時足以滅之。
到時候,盧循在東夷沿海登陸,那就倒黴了。想來盧循如此懼怕我漢家,自然不會選擇……”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