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4/4 頁)
一旦舉兵直入建康,控制朝政。又奈何?”
“不是還有下游王恭率領的北府兵麼?”劉勝之輕描淡寫。
東晉朝廷的局勢一直十分脆弱,兩大方鎮荊州和北府,強兵雲集。
也就靠著這兩家方鎮互相制衡,東晉江山還算是穩當。一旦這個平衡打破,那就差不多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
就好像最早的王敦和桓溫,都曾經無限接近過皇位。如果晚死幾天的話……
不過江左的這每一個門閥,差不多都寧願保持這種脆弱的平衡,不願意改朝換代。
琅邪王氏也是如此!
也只有在這般情況下,門閥的各種超然地位,方才能夠保持。
第二日一大早,天色都還有亮。劉勝之就施施然的上了城外的羅山。
這般時代,環境大部分都沒有破壞。隨處景色都是不差,這羅山更是更勝一籌。山間有茂林修竹瀑布流泉,景緻幽雅異常。
此山原本叫做池山,幾十年前,有著一位羅氏大儒在此講學,手下弟子八百。朝廷屢徵不起,一直在此講學而終。因此,這山就被改名為羅山。
“這山形勢非常,地脈凝聚。莫非此地也有著福地洞天凝聚不成?三十年前,聽聞此處有鳳凰落地,因此又有一片山峰,被稱作梧桐岡。”
劉勝之一路緩緩而行,默默觀察山水地勢。心中隱約有數。
還是在西晉年間,離此地不遠的豐城縣,有位叫做的雷煥於縣治獄基下掘得春秋戰國名劍“干將”“莫邪”。
想起那位張公告訴自己,可以在這山上找到了那兩把寶劍。就算當成對劉勝之幫忙的報酬了。
若是尋常寶劍便也罷了,但是卻是干將莫邪。這大約是中土最為出名的一對寶劍了!
聽到這般寶劍,就連劉勝之都是心中大動。
這張公一提起,劉勝之就回憶起了一個典故。所謂氣沖斗牛是也。
據說寫過博物志的那位晉司空張華。夜觀天象,見異氣起斗牛之間。
張華問雷煥見之乎。煥曰:此謂寶劍氣也。
華曰:時有相吾者雲,君當貴達,身佩寶劍。此言欲效矣。
乃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移獄,掘獄基入四十餘尺。得青石函一枚,中有雙劍,琢錯文采,翳而未明。
便是那干將莫邪兩把寶劍了!
既然張公也說,想來不會有錯!
張華和雷煥雖然得到此劍,卻也無福享受。張華很快牽扯進入八王之亂之中,趙王司馬倫誅殺。干將不知所蹤。
後來雷煥也死,其子雷爽帶劍經延平津,劍無故墮水。令人沒水逐之,見二龍長數丈盤交,須臾光采徹發,曜日映川。
這在歷史上,也是一個頗為出名的典故。只是劉勝之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居然有一天,也會和這般典故扯上關係。
不過,那劍不是在延平津消失麼?怎麼又說會出現在這羅山?
劉勝之有些詫異,但是既然出自張公之口。劉勝之不免前來一試。
按照張公指點,劉勝之施施然的就來到一處所在。果然見到半山腰處,一片石壁之下,開鑿著石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