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北驅鮮卑(第2/3 頁)
劉禪急招朝中高官入宮,商討是否繼續針對軻比能用兵。
大興宮內,劉禪臉上佈滿愁容,說道:“漠北諸部臣服軻比能,今鮮卑聲勢大漲,將如何是好?”
眾人交頭接耳,互相交流意見。
潘浚遲疑少許,說道:“陛下,軻比能本治漠南,今又據漠北,實力大漲,聲威大振。僅憑我朝當下兵馬、輜重,恐難以與軻比能久戰。今不如重調軍略,以守為先,精操兵馬。”
“丞相有何意見?”劉禪看向諸葛亮,問道。
諸葛亮搖了搖頭,說道:“軻比能通漢法,以漢法治軍,以漢人耕作,募匠鍛兵,非等閒之輩。今若不擊鮮卑,待軻比能整合漠北,其將為我漢室之害。”
“丞相,大漠人煙絕跡,無路可尋。昔將軍李廣出塞,屢失道路,我朝立基吳楚,本以步、水為長。今與胡騎較長短,非明智之舉。”
潘浚苦勸說道:“今出十萬兵出塞,如擊漠南尚可,但若軻比能遷帳至漠北,我軍空耗糧輜爾,君不見高祖白登之圍乎?”
潘浚非單獨唱衰南漢此次用兵,而是草原打戰真不同於中原征戰。畢竟地理環境不同,將會極大影響改變戰役內容。
中原征戰時,步軍屬於主力部隊,常是決定勝敗之關鍵;草原作戰時,決定戰役關鍵者乃騎卒,且非常依仗突襲戰術,無法採用結硬z寨,打呆仗的戰術。
聽著潘浚這般言語,諸葛亮神情略有猶豫。
思慮少許,諸葛亮說道:“今軻比能尚在漠南,此役如能下陰山,則斷鮮卑臂膀。漠北貧瘠,難養大軍,鮮卑當衰爾!”
說著,諸葛亮看向劉禪,說道:“相國為統軍之帥,今時情形突變,不如等候相國入宮,以聽相國之意見。”
“善!”
劉禪詢問道:“相國今到何處了?”
“稟陛下,相國在渭北檢閱騎卒,今已向宮中趕來。”侍從說道。
劉禪靜下心來,問道:“今時出兵,糧輜重可供多少?”
蔣琬拱手而答,說道:“稟陛下,如以四十餘萬兵民計算,糧草勉強可用五月。”
“有些少啊!”劉禪感嘆了一句。
蔣琬苦笑了下,說道:“開國之初,我朝輕徭薄賦,且為遷關東士族入關中,許賜不少錢糧,以及免收賦稅。四十餘萬兵民,耗資日以萬計,今能有這般府庫,皆賴丞相治國有方。”
服徭役者,國家會承包口糧,而非自己出資。四十萬餘兵民,以每人每月兩石計算,加上牛馬食用,一個月需要支出百萬石。五個月下來,保守指出軍糧將是五百萬石上下。
且這僅是軍糧支出,那些衣物、甲兵、軍餉等其他物品,其支出的錢糧數目絕對不止這些。
劉禪拍了拍扶手,感慨說道:“天下安定已有四年,然府庫依舊不豐,治國不易啊!”
君臣間又聊了幾句話,霍峻姍姍來遲,在侍從的引領下,霍峻披甲趨步入殿。
劉禪見到霍峻,起身親迎以示尊重。
“相國,今軻比能下漠北,是否重調方略?”劉禪問道。
跪坐席上,霍峻挺腰直背,沉聲說道:“陛下,北擊鮮卑方略無需更改,今可按原計劃執行。”
“為何?”劉禪請教道。
霍峻以手沾水,在地板上簡單勾勒,說道:“陛下,原因有三。其一,漠北距邊郡有兩千餘里,其初降軻比能,我軍如若用兵,漠北胡騎難以徵召。”
“其二,軻比能遣子徵漠北,而今漠北降服。為治漠北,軻比能當會留兵漠北,故王庭兵馬暫少,且遠征兵馬來回奔波,部民疲憊,可而,乃利於我朝。”
說到這裡,滿寵提出問題,說道:“如軻比能今歲北遷王庭,那當如何是好?”
聞言,霍峻淡淡而笑,說道:“大漠南北氣候不同,冬季漠北,地氣寒涼,草場枯竭。而漠南,雖有大雪,但冬有草場。軻比能斷不會舍陰山,而遷王庭至漠北。”
遊牧民族的經濟基礎比農業民族更加脆弱,牛羊馬匹需要吃草,漠北環境惡劣,大部分僅有夏、秋草場,而無冬草場,故遊牧民族需為牛羊養秋膘。
在這種情況下,冬草場格外珍貴。漠北因環境問題,缺乏冬草場,而漠南有河套地區,具有冬草場。故歷代遊牧民族,王庭常夏季北遷漠北,冬季南遷漠南,屬於是飄忽不定。
今軻比能雖打下漠北,但絕不會在冬天遷王庭至漠北,大機率會在夏天北遷,以便於他治理漠北。
“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