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繪圖立像(第1/3 頁)
建興七年,諸葛亮著手整治軍事、吏治,為大漢建立起統治體系。
建興八年,諸葛亮為了減輕百姓賦稅,令隱戶入籍登記,推行了新稅法。且為鞭策州郡長官做事,更是推行了考課法,施行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的施行,讓天下官吏苦不堪言。本以為天下太平能躺平,然豈料諸葛亮不僅自己奮鬥,更要讓所有官吏陪他一起奮鬥。
當然了,工作奮鬥歸工作,為了提高官吏的積極性,諸葛亮更改了地方上官吏的俸祿標準,以及明確升遷體系。
兩漢時期,郡太守俸祿為兩千石,負責檢察的州刺史俸祿六百石,權利與俸祿出現倒掛,不符合當前南漢的三級地方制度需求。
為了適配國家體制,諸葛亮將郡守俸祿的範圍劃分在八百石——兩千石之間,州刺史的俸祿限定在兩千石——兩千五百石之間,縣令/縣守俸祿在三百石——千石之間。
諸葛亮考慮到邊郡與內郡的不平等,為糾正二者的不平等,推行出邊境津貼與年終津貼。
根據四方蠻夷的危險程度,分為三等津貼,鮮卑蠻為上級津貼,嶺南諸蠻、羌人為中級,內郡諸蠻為下級。根據本年度表現,津貼約佔本職俸祿的20%—50%之間。
年終津貼以同比上繳賦稅的增加,以及人口、田畝等三項為考核標準,給予本職俸祿10%—50%的年終獎。
故在邊郡任職,且能做出不小成績,每年透過邊境補貼與年終津貼二項,其得到的俸祿能超內郡長吏。
以劉番治海南島為例子,雖領八百石最低標準的俸祿,但靠邊境津貼與年終津貼,因在職期間出色的表現,其俸祿甚至能超過部分內郡太守。
在俸祿激勵與考課明確的情況下,州郡官吏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徹查地方上的田畝數量,招撫隱匿戶籍、流民,修繕地方水利,關東、關西盡數可見百姓開墾荒田。
中國之泰平,不代表邊郡安穩,因鮮卑為了爭奪西域,遂與大漢展開激烈衝突。
姜維於建興五年冬,率八百精銳出玉門關,魏西域長史歸順大漢,姜維率部至海頭(今羅布泊)駐紮。
建興六年,為儘快確立大漢在西域的統治,以及防備鮮卑西進,姜維命人招撫西域各國。
西域小國得知曹魏滅亡,大漢重臨天下,因舊時威望,紛紛遣使入朝朝拜。然遣使歸遣使,並不代表西域諸國賓服大漢。
建興六年秋,姜維以龜茲王侵佔鄯善國土為由,率本部兵馬與鄯善國卒兩千多人前往征討。龜茲王則發五千步騎迎敵,然被姜維率兵破之。
姜維重圍都城,龜茲國請焉耆國來救,焉耆發兵來救,則被姜維再次大破。
龜茲畏姜維兵威,表示臣服大漢,遣子入長安為侍;焉耆王迫鳩屍畢那因無故興兵,姜維換上親漢貴族繼任王位。
建興七年春,鄯善、龜茲、于闐、疏勒等西域諸國再次遣使朝貢,並向西域都護府供給軍糧。
是年夏,軻比能命弟弟苴羅侯率騎四萬西征西域,從車師國入西域,車師國王急報西域都護府。
姜維聞訊,派人出使各國,以西域諸國安危為由,調發龜茲、鄯善等六個屬國兵馬三萬人,兵入車師尋找鮮卑主力決戰。
兩軍在伊吾(今哈密市)遭遇,姜維率西域諸國聯軍,大戰鮮卑騎卒,首戰因兵馬實力懸殊,姜維兵敗苴羅侯之手,遁走數十里。
為挽救困局,姜維故意向苴羅侯洩露軍機,指出聯軍各部的問題。
次日,姜維率兵再與苴羅侯會戰,苴羅侯根據情報,重點針對實力弱小的疏勒國兵。然而姜維卻暗中改變了兵馬布置,由實力強勁的漢兵替換疏勒國兵。
鮮卑衝漢陣不成,兵馬士氣動搖,姜維抓住機會率千騎猛衝敵陣,鮮卑騎卒兵敗而走。
為了讓鮮卑打消入侵西域的念頭,姜維窮追猛打苴羅侯。三日之內,兩軍惡戰四場,斬首數千,俘獲牛羊戰馬二萬餘頭,苴羅侯率殘部撤回漠南。
經伊吾一戰,西域大國烏孫畏懼漢軍兵鋒,遣使入長安朝貢。而姜維為阻止鮮卑伸手入西域,讓各國出人力、錢糧修繕伊吾,並派軍司馬蔣磐駐守伊吾。
得知苴羅侯兵敗姜維之手,軻比能勃然大怒,欲率兵遠征西域,然顧忌在幷州屯兵的魏延、田豫二人,唯有暫時放棄遠征的念頭。
大漢因姜維在西域的出色表現,大為歡喜,拜為龍勒縣侯。
且與此同時,鄧芝透過外交手段,為大漢拉攏到羌人,並在西套平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