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頁)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南郭先生”們自己也會掉進一個自尋煩惱的陷阱,而且無法自拔,如同上述的奧克曼一樣。
“體系蕭條”下的人類
我們把目光從個人轉移到組織,就會發現,每一個新興的層級體系,剛開始都頗有一番作為,但是,最後都不免變成暮氣沉沉的官僚機構。
在一個新興體系中,高的效率源於成長迅速、朝氣蓬勃、創意不斷的意念,新興機構的機動靈活性使員工的才智得以運用到適當的地方。
在這段時期,每名員工的工作表現,都會對各自職位的業績有所貢獻。
當體系趨漸成熟時,“彼得原理”提到的症狀便會陸續出現。官僚汙染限制了優秀員工的表現,卻保證了無能員工登上更高一級的職位。一名無能的員工會對工作帶來負面的影響,而一群無能員工便會使工作呈紊亂狀態。過不了多久,整個體系便會步入蕭條期,我們稱這種現象為“體系蕭條”。
適應環境、發揮才智及選擇的自由,都是人性的特點,但“體系蕭條”使人性越來越難以彰顯。
用“排隊木偶”一詞來形容“體系蕭條”下的可憐人類,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他們會經過生存、打卡、填表、執行無意義的儀式等階段。
“排隊木偶”今天已經形成一股龐大的社會勢力。範圍涉及很廣,包括:普通人、沉默的大眾、多數人、一般人或是消費者。
“排隊木偶”是功能性的人,他對工作的內涵漠不關心,卻對發明更新、更好的官僚程式極度熱衷。他致力於研究行使職務的方法,而非發揮職務的實質內涵。
“排隊木偶”非常注重個人歸屬感。從較廣的層面來看,他會對自己的國籍、宗教或隸屬於大多數人的團體而驕傲不已。
從中級管理階層來看,他可能屬於龐大的機構、商業俱樂部和兄弟會社團。從高階管理階層來看,他特別喜愛加入私人俱樂部或成為高階機構的會員。
“排隊木偶”當權時,會用本身有限的理解力解釋社會現象。他常說:“我們可以做得到,所以讓我們放手去做。”他擁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