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均得到讀者、文藝界乃至國家高層人士的高度評價。一連多年,在全國城鄉的詩歌朗誦會上,《德沃利,德沃利》總是作為大軸子為朗誦會增添格外的光彩和震撼力。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譯序:我所瞭解的阿果裡(2)
那時候,阿果裡的創作正處於第一個高峰期。1974年秋天,他又在《人民之聲報》上發表了1400行的抒情長詩《母親,阿爾巴尼亞》。(不久,詩人在此基礎上將它又擴充為3000行的單行本。)這是一首迄今為止阿爾巴尼亞詩歌史中最長的抒情長詩,是一首極富感*彩、多聲部的交響詩。阿果裡以罕見的坦誠和獨特的細節,賦予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以鮮明的特色,使全詩高亢激越,輕鬆流暢。全詩的每一節、每一段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設計出來的,具有深邃的意義。詩中的每一部分內容,都與一定歷史時期的關鍵時刻息息相關。濃縮了的政治勢態、社會風情與歷史的真實面貌融合得非常協調。這部具有強烈政治色彩的抒情史詩,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強烈的感染力,然而並無絲毫政治說教意味,顯示出詩人非凡的藝術造詣。阿果裡的這首長詩是阿爾巴尼亞當代詩歌的一座高峰,完全可與19世紀阿爾巴尼亞民族復興時期的大詩人、阿爾巴尼亞新文學之父納伊姆·弗拉舍裡的代表作《畜群和田原》相媲美。這首長詩問世之前,阿爾巴尼亞當代第一大詩人被公認為是伊斯梅爾·卡達萊。而在長詩問世之後,詩壇的第一把交椅,便順理成章地讓給了阿果裡,三十年來,沒有誰有資格取代他。
如同阿爾巴尼亞大多數文人既是詩人又是小說家一樣,阿果裡從走上文學之路那一天起,就是在詩歌和小說兩個園地裡同時開啟場子的。在地拉那大學讀書時,我就讀過他的短篇小說集《往昔歲月的風聲》中的一些篇章,覺得他的短篇頗有契訶夫小說的韻味,而1970年在《十一月》文學期刊上連載的長篇小說《梅茂政委》,卻讓我們看到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文學大家出現在人們的面前。這部長篇以大眾化的樸素而生動的語言,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和撼人心絃的藝術感染力,深廣而巧妙地描繪出民族解放戰爭時期阿爾巴尼亞廣大軍民戰鬥和生活的綺麗畫卷,準確地反映了那個特殊時期的社會矛盾,隱蔽地烘托出烽火連天、江河吶喊的時代氣氛,細緻而深刻地再現了在共產黨人啟發、引導和組織下,人民群眾由分散的不覺悟的個體力量變成有覺悟有組織的革命隊伍的完整過程,從而突出了共產黨對民族解放戰爭的領導作用。正因為如此,《梅茂政委》便成了阿爾巴尼亞以民族解放戰爭為題材的小說中的精品。
一部小說成敗的關鍵在於作者能否塑造出幾個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人物。阿果裡在這方面是很有藝術功力的。《梅茂政委》中的政委梅茂·科瓦奇,醫生波洛沃,營長拉波·塔班尼,都被作者寫得活靈活現,極富立體感,給讀者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特別是拍成電影,經過演員的二度創作之後,這些鮮活可愛的人物形象,顯得更加真實可信,簡直都成為讀者和觀眾的知己或親人了。這也是這部小說和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第八個是銅像》受到人們普遍歡迎和很高評價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審視,我尤其喜歡《梅茂政委》的靈活而不鬆散的結構藝術。它透過七名戰友護送梅茂政委的銅像進村時一路上的回憶,將戰爭歲月的風雲,令人蕩氣迴腸的往事,以及政委的可歌可泣的戰績,一幕幕地展現在讀者和觀眾面前,使作品的情節極具彈性。。 最好的txt下載網
譯序:我所瞭解的阿果裡(3)
不過,真正使阿果里名聲大振,獲得歐洲乃至世界聲譽的作品,還是長篇諷刺幽默小說《居遼同志興衰記》。由新聞記者演變而成的作家,一般是既具有政治家的政治素質,又具有文學家的藝術修養。遠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阿果裡就以極為靈敏的政治嗅覺洞察到了社會主義國家裡某些官員表裡不一、脫離群眾、追逐名利的醜惡表現。他深刻地認識到:搞得不好,國家的命運可能就葬送在這批官員的手裡,於是他便懷著一個作家的勇氣和真誠,創作了向兩面派領導者發出警告的話劇《第二張面孔》。此劇引起了一些教條主義“批評家”的非難,但是,成熟的阿果裡並沒有動搖,他覺得話劇《第二張面孔》對這一社會現象的剖析尚欠深刻。隨著形勢的發展,阿果裡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這樣,他便在70年代初創作了向沾染了官僚主義習氣,思想意識和作風急劇蛻變的幹部擊一猛掌的長篇諷刺幽默小說《居遼同志興衰記》。需要強調的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